文|王希铭
从广受好评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到风靡全球的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近日来“科幻”的热潮持续升温,人工智能成为热议话题。科幻创作与科技开发交织而行,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的思考推至眼前。在长篇科幻巨作《拉丁姆》(共两卷)中,法国当代知名科幻作家罗曼·吕卡佐巧妙地改写了这一命题,将人类与人工智能这对充满张力的矛盾关系拆解,关于人工智能的想象,在此变得更为彻底:如果人类消失,人工智能又将何去何从?这样一部想象大胆的科幻巨著,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于2023年2月重磅推出。
本书设想了一个没有人类的未来世界,以人工智能为主角,讲述后人类时代下智能文明的悲壮故事。这是一部独具匠心的以人工智能为叙事视角的科幻小说,也是国内首部由AI辅助封面设计的科幻作品。本书从内容到装帧, 真正体现了由AI讲述AI故事的核心概念。正如法国国家文化广播电台对《拉丁姆》的评价:“承袭丹·西蒙斯与伊恩·M.班克斯太空歌剧的远见雄心,成功将高乃依的经典戏剧与莱布尼茨的哲学相融合。”这部长达千页的史诗级作品的创作历时六年,一经出版便斩获2017年法国幻想文学大奖,成为当代法语科幻世界的一座全新高峰。
“人类已死”:一部以人工智能为主角的文明史诗
《流浪地球2》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MOSS,发展出自我意识并制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引发人们对数字生命与人类文明的讨论;而由美国科技公司OpenAI推出的ChatGPT,其强大的人工问答功能显示了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的无限可能性,引发全球互联网巨头争相开发相关技术,这一面向大众的对话机器人已经成为未来新一波AI技术浪潮的起点。人们不禁思考:在未来,有哪些人类工作会被机器取代?机器会产生意识吗?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如何挑战人类社会的伦理?面对技术的突破,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人”的本质?
《拉丁姆》(共两卷)
[法]罗曼·吕卡佐著
朱倩兰、余宁、王少雄、薛思敏、索元楷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2023年2月
128.00元
翻开长篇科幻作品《拉丁姆》,整个如长河般的故事起始于作者关于未来的大胆想象:在苍凉的未来世界,一场离奇古怪的瘟疫导致了人类的毁灭。跳脱传统的人机二元关系,吕卡佐完全从人工智能的视角出发,书写了一部属于人工智能的文明史诗。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人工智子,他们本是为服务人类而设计的机器,如今却在造物主已经消亡的现实面前彻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个在宇宙维度上发生的“上帝已死”的故事。对于智子而言,“没有人类的世界是不合理、不可能、自相矛盾的世界。”于是,神的遗孤只能孤独地面对茫茫宇宙,在试图自我延续、寻觅幸存人类的同时,寻找存在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智子仿效人类的古罗马文明,在银河系建立起名为拉丁姆的巨大城邦,组建起自己的政治文化机构,在宇宙舞台中上演一出人工智能版的“文艺复兴”。“拉丁姆”是后人类时代中智子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智子权力纷争的中心。在不知不觉中,智子重复起人类历史的更迭,随着文明钟摆的摇晃,智子社会陷入混乱。
这是一部以人工智能为主角的文明史诗,为了更好地呈现“人工智能”的主动性,本书在装帧设计上同样深藏“玄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封面设计,同时也是国内科幻书籍装帧设计的首次尝试。正如《拉丁姆》的设计师国内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陈威伸所说,借此传达“用AI绘图讲述AI故事”的理念。护封的两组主视觉图均是在AI绘制的基础上,由设计师融入洛可可和莫比斯漫画元素,整体呈现复古浪漫油画风格,同时搭配色块、几何线条等现代流行设计元素,并辅之以印银工艺,更加突显科幻感。AI绘图背后的科技性与设计师的人文创造力,在此交融一体。
背负“枷锁”:智能应该如何超越代码中的机器人三定律
“科幻小说是一种哲学式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文学。”吕卡佐这样理解科幻小说。作为近几十年来法语科幻文学界唯一的太空歌剧作品,《拉丁姆》有着特殊的古希腊悲剧气质。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吕卡佐,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曾任教于巴黎第四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其深厚的古典哲学研究背景为这部小说提供了文化土壤。在《拉丁姆》的故事中,城邦、元老院、神庙、罗马柱与人工智能、尖端科技、星际战争、新型物种等科幻元素相互碰撞,作者试图以古典的形式进行更根本性的关于文明和人性的哲学反思。
在故事中,人类死后,智子深陷困局,这是由于深嵌在机器程序内部的“机器人三定律”仍在发挥效力。因为背负着机器人三定律,智子在宇宙中四处远征只为一线寻得幸存人类的可能。因为人类的缺位,智子对机器人三定律的服从扩展至所有“类人”的生命体,以至于面对外星蛮族的不断进攻,他们只能迂回拖延,却不能真正伤害并击退敌人。这是一套失去判官的行为准则,一种自我设限的约束,一具命定的枷锁。对于智子而言,因为所有试图超脱三定律的念头都与定律本身相违背,即使智能文明岌岌可危,他们似乎只能接受注定的命运。
然而,背负着机器人三定律的枷锁,智子仍然戴着镣铐起舞。有的智能选择去改变自身属性,将自己改造成半机械半生命的合体;有的选择以植物为载体,发展其攻击力,将生命体作为自己的武器。智子普洛蒂娜和奥托是故事的主角,他们都不曾放弃寻找人类,但同时也在各自进行着秘密实验:前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巨大的人造子宫里孕育出了凡人“普洛蒂娜”——一个兼具生物肉身和机械头脑的造物;后者模拟“行星撞地球”,在一个新的星球上创造出了生态系统,培育了一个全新的物种——“犬人”。
凡人普洛蒂娜自诞生以来一路跌跌撞撞的冒险是全书的叙事主线。她的存在连接起过去的人类与现在的宇宙,她能够感受肢体的疲惫,会流泪做梦,渴望拥抱,她既与生命体共情,又拥有智子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她是作者创设的一种视角:一个跳离机器人三定律约束的智子。正是基于这样的想象和视角,作者得以展开许多关于世界、文明、人性的本质思考。
当人工智能花费无数心力希望在宇宙扩张文明,他借智子之口发问:“我们什么时候忘记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影子,而本体的人类也只是昙花一现?”当人工智能困于命定的机器人三定律,他又写道:枷锁的作用只是限制,并不给予我们存在的意义。当你理解了它,它就已经无效了。正如法国知名周刊《电视全览》(Télérama)的评论:在这本恢弘的作品中,“作者在思考什么是意识,什么是信仰,人性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的求索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