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军,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方立松出席本次新书分享会。各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各抒己见,围绕着丛书主题“中国之于世界”和《来者是谁》进行了一场关于东西方跨文化艺术史的交流。

首先,方立松总编辑为本次新书分享会做开场致辞,对本次活动主办方以及到场的嘉宾、观众表示感谢。他提到,朗园Vintage“相遇如此美好”的主题,也呼应了《来者是谁》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相遇”的核心主题。方总编对《来者是谁》进行了高度评价,本书一经出版,在媒体上反响很好,近期还入选了3月行读图书奖。方立松总编辑还表示,东西方跨文化交流其实是一种跨区域、跨文明的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在出版领域,是个潮流的趋势。《来者是谁》是“中国之于世界·跨文化艺术史文库”系列的第一本,苏美社也将和李军教授一同把这个系列持续做下去。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方立松
随后,本书作者郑伊看表达了在春天与读者相遇的喜悦心情。分享会中,郑伊看细致讲述了出版本书背后的故事以及初衷,分享了著书时的个人感想。
作者分享了与书中所写的鞑袒人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卢浮宫看到的一幅画,由此延伸出她多年的研究。通过对多幅绘画中东方人不同形象的解读,从图像的色彩、人物、动作、神态等角度分析,给在场的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解读。

《来者是谁》作者郑伊看
作者介绍了几幅画作中东方人的不同形象,例如有的是头戴高帽、留着八字胡和婆焦辫的蒙古人打扮,有的是头戴弗里吉亚帽、穿着鱼鳞形盔甲。通过展现鞑袒人形象的变化,为读者朋友分析了其变化背后的原因。
分享会上,郑伊看还重点讲述了《方济各会士的殉教》这幅画中东方君王的形象和情感的变化,通过照片展示了她在考察时意外发现的《三博士来拜》。分享之余,作者更希望大家可以去书里一探究竟。
李军教授
李军教授作为艺术史家,同时也是本丛书主编,对本书内容、立意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总结和肯定。他强调“跨文化艺术史文库”这套书是中国的研究学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对“跨文化艺术研究”取得的原创成果,填补了读者对知识探求的渴望、对美感的满足。“中国之于世界”有两个含义:一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东方对西方的理解。二是“中国在世界”,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传播。在全球语境下对跨文化艺术的研究,不仅存在于学术层面,更有其朴素的、经世致用的现实意义。
李军教授表示,这场活动是作者、主编与读者的相遇相识,这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相遇的真实情景。这套书想要传达的正是中国从世界得到的收获,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尤其是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我们特别需要真正的“相遇”,就像他在《来者是谁》的前言中所说,我们要维护和推广人类之间的相互需要,这也是中国对于世界的态度。最后,李军教授表示了对现场和线上观众聆听分享会的感谢。
交流会之后进入签售环节,读者们排起长队,李军教授和作者郑伊看为到场的读者在新书上签名,以表纪念。

《来者是谁:13—14 世纪欧洲艺术中的东方人形象》呈现了一类鲜为人知的东方人图像,他们散见于13—14世纪的欧洲绘画中。本书通过5个独立又彼此相关的个案,分析图像的流传轨迹与生成机制,深入欧洲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宗教传统,看见东西方跨文化相遇与碰撞的过程中,古人的记忆、情感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