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延续发展至今,呈现出式微之势。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女生,结婚越来越晚,甚至选择不婚不育。用结婚生子来定义女性价值,认为“妻职”“母职”才是妇女的“天职”,这样的观念已被视为古老陈旧。找个人结婚还是不是人生的最优选项?从古到今,女性的价值在哪里体现?
3月9日晚,社会心理学博士黄菡教授和媒体人、作家美亚做客南京万象书坊,就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出品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女性系列展开对谈。两位嘉宾以系列中《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一书为切入点,就“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结婚了”这一主题,讨论了从宋朝到当代婚恋观念的转变,以及女性如何活出真正的自由。
01 以书会友,遇见美好
黄菡:三年大疫之后的第一个春天,明媚3月的第一个节日后,能够在这么美的书店里跟在座的这么多的朋友,聊这些特别美好的书,我非常开心。
美亚:我觉得这套书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都是海外的学者来写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闺塾师》是我之前在微博上给大家推荐过的,里面有很多让人震惊的信息,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比如:中国明清两代的女性文学家,她们的著作超过了当时西方所有女性作家著作的总和。
黄菡: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出品的这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非常经典的系列著作,尤其女性系列做得特别美,特别抓人眼球。我看到这套书封面的颜色,就愿意把它放到书架最醒目的位置。
我发自内心地说,这套书所有的选题,任何一个关心女性的生活、两性的关系、中国历史的人应该都会想去好好读一下。我收到这套书好几个月了,之前没有时间读。当我为了这个活动读了《内闱》之后,我真的就放不下了,看完之后又紧接着看了第二本《缠足》。我会一直把它们看完,而且在以后如果遇到相关的女性的话题,作资料准备的时候,我一定会再三去读这套书,非常感谢出版社出了这套好书。
02 做媒、择偶、订婚、婚礼:延续与变化
美亚:《内闱》里面涉及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包括我们今天热议的彩礼、女儿能不能够继承家里面的财富,有些完全颠覆我的认知。比如:宋朝的一对夫妻,丈夫出轨,妻子可以偷偷变卖家里的东西,法官判它合理。因为在宋朝,男主外女主内分得特别清楚,女性可以对家里的财产作出处置。两个人离婚,孩子也是判给妻子。
黄菡:《内闱》讲到了宋代女性的婚姻、家庭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开始讨论到底什么是婚姻,到婚姻缔结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我对其中“做媒”特别感兴趣。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一千年前的一些做法,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想让女儿有一个好归宿的父母,他们会特别留意当年要参加科举的书生,像做风险投资一样,资助其中有潜力的去赶考,如果高中了回来就娶我的女儿。我们今天觉得这种做法有点太过功利、势利,但至少是在七八十年代,我父母那一辈,有时在组织部门工作的人会去看新分配来大学生的档案,以便近水楼台先给自己或者亲朋好友的女儿定一个良婿。一千年来,虽然挑选女婿的做法和具体标准有些微的变化,但还是存在一些相同之处。
黄菡教授
整体来看,择偶观念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的,我对此很有感触。甚至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的观念都会有很大的变化。2010年我参加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那时候我们特别敏感于有些人找对象时趋炎附势,喜欢找现成的(“摘桃子”),就是抓住功成名就、崭露头角的人。后来很快,大家会更赞赏去找潜力股,你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有潜力但目前平凡的人。再过几年,这种择偶观也受到了很大的质疑。我们现在开始质疑,为什么女性的价值一定要通过婚姻或者身边的男人来体现呢?还不如经营自己。
美亚:现在女性可以把自己变强大,可以单纯从喜欢这个角度来挑选恋人。宋朝的大龄“剩女”不结婚,可能是因为家里没钱。宋朝的嫁妆特别重,重到家庭没有能力负担,这个女孩就嫁不出去。嫁妆的增加让一部分女性丧失了结婚的机会。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了,女性的收入、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大家又不想结婚了。经济独立给了女性选择和支配生活的底气。从宋代到现在的变化,正如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美亚
黄菡:《内闱》在女性婚姻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作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加上作者的观点分析,看完非常有启发。比如宋代从做媒到下聘、回礼、订婚,特别讲究仪式。这本书帮我解决了一个困惑:我们现在为什么还会有订婚仪式?订婚仪式的功能是什么?恋爱后直接结婚不就行了?我想这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延续流传下来的。当时为什么要有订婚,因为古代不是自由恋爱结婚的,两个人从有缔结婚姻的可能性到走入婚姻的过程里,没有恋爱,没有两个人的互动去维系关系,很容易就会失去联系,所以就不断地要通过递婚书、下聘礼来互动。
美亚:这也是男女双方家庭实力的互相试探,你送多少,我回多少。
黄菡:我对婚礼功能的理解也被刷新了。婚礼为什么那么重要,不可或缺?这是一种社会性的表达,体现了双方父母对两个人关系的种种焦虑:他们是不是能彼此善待?是不是能够自始至终和谐相处?婆家会不会善待我的女儿?我们物质的交换不要显得那么生硬,或许可以让它成为一个友谊或者是感情的符号。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多新知识和冷知识:从结婚,到夫妻关系、妻子在家庭里面的地位,再到寡居、再婚、丈夫讨妾。
美亚:妾要被妻管理,而且丈夫不能插手,因为家里面的事情全部应该是妻子管。在那个社会里,丈夫管家里的事会被人看不起。书里面还讲到审美观,特别有意思。比如以白为美,宋朝的女性要白,跟我们现在要白不一样。当时要求女性待在家里,在室内晒不到太阳,皮肤白就说明一个女性贤惠。宋朝女性还以娇小、弱小为美,因为那个时候男性比较流行文人气质。男性已经够瘦弱了,就要求女性比他更瘦弱,所以李清照的词中有“人比黄花瘦”。“白幼瘦”的审美,可能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黄菡:有“白幼瘦”这种审美观的主体,至少说明比千年前没有进步。缠足也是,它的功能很鲜明:缠了足就不太方便出去,缺乏了行动的力量,女性的身体会愈加衰弱,就会愈加表现出病恹恹的样子。对于一千年前宋代的女性来讲,婚姻和家庭是她们全部的人生任务。她们在家庭的角色是唯一的,没有别的选择。一千年后,很多东西都在变化,包括女性已经再也不满足于用家庭来做自己唯一的定义,甚至于有些人根本就是拒绝这样一种定义。我们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03 婚,还是不婚?
美亚: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结婚了,黄老师你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菡:原因真的太复杂了,就像今天去看宋代的女性的地位和婚姻之于她们的重要价值,你会觉得难以理解。比如说怎么会去缠足,怎么会出高嫁资把自己嫁出去,所以伊沛霞才写这么一本书,给我们慢慢解释。
今天我们讨论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了,真的也是好大一篇文章。在我看来,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自身实力的提升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婚姻的成本:婚姻可能会带来生育,生育成本包括身体成本、机会成本。还有女性的经济能力增强之后,恰恰要考虑爱情。她们把爱情作为婚姻的要件,所以结婚变难了。
美亚:“结一个又怎么样?”这是我一贯的观点。我本人并不觉得婚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觉得世界上没有嫁不掉的女孩。你可以把结婚当成一件小事。你看有的男性可能为了家里要拆迁,想多几个平方就结婚了,他无所谓,为什么?因为结婚之后他的生活依然围绕着自己来转,所以他不会那么慎重,他觉得跟谁结婚都差不多。女性为什么不能也做到这样呢?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保证结婚后你的生活还是围绕着你自己的,我觉得结不结婚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是这么看的。
黄菡:你这个观点我同意一半,另一半要提出疑问。其实有些女性,她排斥婚姻,恰恰是因为她太看重婚姻了,这跟要通过婚姻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太看重婚姻之于个人价值。有个讲恋爱课很火的老师说过一句话:人要追求的最终极的东西就是自由。爱情好像是自由的一个最高的体现,所以爱情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大家会想追求真爱。
美亚: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真爱包括灵魂伴侣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我觉得人是不停地成长的,二十、三十、四十岁,你在每个年龄阶段对灵魂伴侣或者对真爱的需求和定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婚姻跟爱情是两样东西,婚姻讲究的是一个合适度:我是否跟你合适,我们生活在一起,是否可以让我做我自己?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把真爱寄托在婚姻上面,还有一点点冒险。在二十几岁时,当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不足够成熟的时候,你就要去根据你对真爱的判断去找一个人共度一生,它本身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但是当我到三十几岁真的成熟了吗?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也不一定。
我觉得女性之所以现在有那么多的困惑,是因为我们女孩子太喜欢自我反省了,永远在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一直鼓励我的粉丝,要“自私”一点,“狡猾”一点,你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情,只要对你有利,开心就去做。
黄菡:我觉得女性确实是喜欢反省自己,一种强迫性的女性反思。我们被说成是不太标准的人,是第二性。但因为持续不断地反省,更敏感于反省,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处。至少在这么多年里,我们看到好像女性成长的速度会更快,但是不断的自我怀疑,又会把我们带到哪里?
美亚:我也会反省,发现反省到最后没有尽头,无尽的索引性,我就觉得不用想了,怎么开心怎么来。包括大家现在不想结婚,肯定是自己有盘算过,或者说是最适合自己现在生活的状态。我觉得不结婚也可以,有一天你想结婚了,那就去结,反正现在可以离婚。
我一直对身边比较年轻的女孩子说:“这么年轻,拼命地去恋爱呀”。我觉得不管是不是要结婚,恋爱还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开心也好难过也罢,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最容易得到峰值体验的。当年龄大一点,你只会觉得:“算了”。通过不停的恋爱,你会在一次次恋爱当中发现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在恋爱当中呈现出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这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
黄菡:我们现在觉得越来越不想结婚或者爱情越来越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义的甚嚣尘上。我女儿要是结婚了挺好,但她要是生孩子,我就不想帮着带。我忙了一辈子退休了,就是想要获得一个更自由、舒适的生活。我反省一下:我太个人主义了。
《礼记》当中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两个家庭要传承,传宗接代,像天职一样。我会特别地逃避这个东西,逃避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怕麻烦自己,你看我多“自私”。所以说,可能现在的我们想到婚姻的时候,感觉到爱情却难以为继的时候,是不是因为还是太个人主义了。爱那么迷人,是因为你从中感觉到在其他关系中感觉不到的一种无条件的接纳。
美亚:我做过一个观察,现在没有情歌了。我们以前听的是《死了都要爱》,“我要为你付出所有”……现在的流行歌曲里没有这些,要么是偏可爱的,要么是古风,没有出圈的情歌了。流行文化是非常能够反映社会心理变化的。
我是鼓励大家去谈恋爱的,但是好像现在大家都不太愿意为对方付出太多、妥协太多。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大家对事业更加痴迷,总觉得事业是能回报自己的,但是爱情它不一定有结果、有回报,遇到的不一定是对的人。
万象书坊分享会现场大合影
黄菡:所谓“工作不会辜负你,渣男会”。我因为身上有一个标签,所以近些年来跟大家交流,经常会被问:“如何避免找到渣男?为什么我总遇到渣男?”我就觉得很有意思,怎么“渣男”会那么多呢?我是觉得人都是情境的和互动的产物,情感关系里双方是一种相互塑造。社会心理学上说,你在哪(情境)比你是谁(性格),更能够决定你这样一种言行的表现。女性在宋代可以缠足,可以安心待在家里争风吃醋,去安排自己的财产分配,但是一千年之后我们可以健步如飞,可以坐在这里讨论不要婚姻,然后去奔自己的事业。
(整理:朱晓莹 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