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货会现场读者品茗茶学新知,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举办“千载茶香今更盛,共话‘非遗·中国茶‘”活动

2月24日,三联书店旗下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举办的“千载茶香今更盛,共话‘非遗·中国茶’·逛北京图书订货会的仪式感,从一杯茶开始 ”分享活动,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中国出版集团第二活动区举行。活动由三联·生活书店副总编辑曾诚主持,历史文化学者郭孟良携新作《茶书十三种(文白对照)》、茶文化学者杨多杰携新作《吃茶趣:中国名茶录》,在现场氤氲的茶香书香中,围绕与茶有关的热点话题,一起分享了多年来的研究心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国人相伴千年,日常中无处不在。古人给茶注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使其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源自中国的“平和”饮料,千年之中也影响了全世界。

名茶的大起大落、天价茶、电视剧《梦梁录》里刘亦菲表演的宋代点茶斗茶茶百戏、围炉煮茶、中国茶文化入选世界非遗、年轻人花式喝茶、新式茶饮风潮……关于茶的话题热度不减,消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越来越喜欢喝茶。很多年轻人也迷上了喝茶、买茶,从功夫茶、奶茶、养生茶到现制茶饮,改变了我们对茶的传统认知。

曾诚表示,三联书店推出过多种优质的茶文化书籍,而生活书店希望出版更贴近年轻人的有趣有料的读物,这两种新书知识性强,风格独特,设计清新,为后续的茶书、饮食书乃至生活方式类图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帮助大众进一步了解古今茶文化、名茶的常识,多年来郭孟良、杨多杰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

郭孟良说,“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茶文化的传习,须从阅读中国茶书开始。所谓中国茶书,是指中国古典文献中关于茶叶生产、制造、品饮及其相关问题的专门著作,是人类茶文化遗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中国茶书内涵丰富,兼及茶史、茶学、茶艺、茶道,出现于“茶道大行”的唐代中叶,由“茶圣”陆羽开其先河。由唐及清,现在初步确认的茶书约为188种。

面对卷帙浩繁的茶书文献,如何别择去取,如何确定阅读的先后次序,又如何准确解读其文字、全面理解其内涵呢?为广大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小型而精到的中国经典茶书读本,便是他编撰、译解《茶书十三种》的初衷。

《茶经》《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茶谱》《茶录》《茶疏》……这些茶书极具价值,代表了当时茶文化的顶尖水平;以原创性为主,见解独到;兼顾品水、茶具、地域之书。

文白对照的便利,使得读者轻松跨越千年,与陆羽、蔡襄、宋徽宗、熊蕃、朱权、许次纾、田艺蘅等13位资深茶博士煮茗论道。看古人如何采茶、制茶、藏茶、用火、品水、择具、点茶、斗茶。

作为资深爱茶人、自媒体“多聊茶”的创始人,杨多杰身体力行,走访了各大名茶产区销区,与前辈同好切磋,梳理茶学文献,最终创作《吃茶趣:中国名茶录》,趣话45款名茶的兴衰浮沉、传奇故事,并得到了赵珩、穆祥桐等学者的赞赏。

提到创作本书的缘由,杨多杰表示,近年来他在电台做过上百期的节目,听众经常提出很多貌似平常却又搞不清楚的问题,比如:大红袍是红茶吗?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普洱、六堡、花茶,中国那么多的茶,究竟有什么区别?哪个地方的茶最好?价格高的茶更好喝吗……

这些问题引发了杨多杰的深思,对于茶界专业人士而言,不难回答;但对于大众而言,这其中涉及了茶的历史、产区、种植、制作、品鉴、营销等方面,想真正了解并不容易。

作为文献学出身的杨多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他之所长。在聊茶访茶之余,他爬梳资料,撰写了不少文章。他写作时融入了电台节目风格,希望与读者们愉快地互动。所以行文深入浅出,生动风趣,干货满满,使得爱茶人在品茗之时,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杨多杰表示,对于我们而言,茶就是生活。平常心是道。今天的茶圈有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将茶炒得越来越贵,将茶文化搞得日渐神秘化、玄学化。这是不对的。大家应该回归到生活当中去,享受一杯茶的乐趣。

活动现场,坐拥书城的读者们边品茶边学新知,非常热情。生活书店视频号也进行了同步直播,线上线下的互动不断。大家期待有更多这样有趣、有益的茶文化沙龙。

Read Previous

《逐梦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青少年图文版)》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Read Next

司法认定中国驰名商标  “十万个为什么”实施跨界维权,从出版领域逐步向非出版领域延伸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