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人与时代的大门——罗伟章作品分享会成功举办

2月24日晚,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四川文艺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中国书店雁翅楼店联合举办了一场阅读分享活动。人民文学奖得主、全国读者最喜欢小说奖获得者罗伟章携新作《谁在敲门》(典藏版)及《凉山叙事》,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教授贺绍俊,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岳雯,做客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共同给读者带来一场关于“人与时代”的文学盛宴。

在谈到日常如何创作的时候,罗伟章表示,写小说喜欢第一句一定要出来,如果没有出来这部小说是无法进行,因为他从来不写提纲,更没有人的名字,他认为,在写小说是最难的,最耽误的就是给人命名,他也不喜欢写提纲,提纲像是规定了道路,他希望他的小说是自然地生长,因为文学的创作关键是要有空间,包括语言,行为方式和思考路径的空间。

罗伟章写小说习惯着力于对平常的观察和思考,包括这个时代下的人和人性,所以就写下了如《谁在敲门》《凉山叙事》等叙述时代与人的作品。他认为一个人的基本难点,就是生命疑难的东西,面对生老病死,面对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做“我们自己是怎样的”回答。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义:我们是谁?我们时代又是什么?而这种定义会慢慢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

谈到理性思考与感性创作时,岳雯表示 “在罗伟章作品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获得了数倍于我们人生的宽度与广度,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作家的眼光,知道我们生活的模样,知道了我们时代的模样。在这样一个感性陈述的背后有着非常深厚的修养,这是罗伟章对时代、对人生的一种理性思考。如《凉山叙事》《谁在敲门》,两部作品好像是两只笔,左手写小说,写感性的、跌宕起伏的、打动人心的、让你欲罢不能的故事,让你沉浸其中,让你从中得到各种各样感怀,让你在他人的故事里获得自己人生的一些故事,他的右手是一支理性之笔,写他的思考,那些激烈的思考,不是我们看到的一时一地,而是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所做的深远的忧思和对我们这个时代若干问题的一个有力追问,他让我们不得不随着他去面对这本书本身。”

贺绍俊在谈论到罗伟章作品《凉山叙事》时强调,《凉山叙事》给自己最突出的印象在于它是一个审美的文本,他用一种真正创作文学的方式写脱贫工作,像一个小说家一样在写凉山的故事。另一个方面,该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审美的要求,罗伟章还带有一种责任感,《凉山叙事》有它真正的思考,清晰的思考,他有他的一种作家的责任感,并对自己要写的对象做了认真的研究,并充分地在作品中呈现出来。《谁在敲门》《凉山叙事》就是这样一个最年富力强,处在他人生最好阶段的作家所能给我们带来的优秀的作品,大家都认为,这是当代文学上不可忽略、不可错过,甚至在当代文学史上都值得去阅读的作品。经过大浪淘沙,像金子这样的作品一定会留下来了,当一代一代读者去读的时候,这样的作品会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情感记忆很重要的一部分。

活动最后,罗伟章表示,作家的创作本来就是自己出于情感,出于对这个社会自发的的责任感。作家要写好书,而读好书也是每一位读者的责任。读一本好书,对于自我建设、自我成长总是有好处的。

Read Previous

推广考古学经典,传承千年文明

Read Next

《诗词里的中国》在北京订货会期间重磅发布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