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的崛起——四川文艺出版社成功举办当代小说四人谈活动

2023年2月25日下午,四川文艺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办了“当代小说的民族性与地方书写四人谈”活动,并推出了《凉山叙事》《崩岭规则》《翻过瓦吉姆梁子》《凉山的人》等新书与读者见面。作家罗伟章、高旭帆、冯良与评论家刘大先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主题对谈。

“四川有众多的民族,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应该有一种刻板印象或者来自先验的判断,而是基于个体地去交往和接触,在交往沟通中会获得鲜活的印象——民族之间的共性要远大于异质性。”作家罗伟章的这段发言获得了嘉宾和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由四川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当代小说的民族性与地方书写四人谈”活动也在一种余音绕梁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作为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专业文艺类出版机构,四川文艺出版社一直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作品作为重点关切的对象,不论是名家名作如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的《瞻对》等多部作品、多项文学奖项获得者罗伟章的《凉山叙事》,还是四川代表性作家龚静染的《昨日的边城》《边城新纪》,抑或是近年来表现优异的冯良的《凉山的人》《翻过瓦吉姆梁子》,及新近出版的高旭帆的《崩岭规则》,这些作品的出版都体现了四川文艺出版社对于地方文学内容建设的担当,也是四川出版对于新时代文学出版事业的独特贡献。

当代小说的民族性可以充分展示、叙述与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变异性,促使文化的更新转型,而各种文化主体之间的交流,也是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难以替代的路径。尊重各种文化的主体性,无论其强势还是弱势,在此基础上提倡各种文化持有者平等对话。这种基于边地的方法论转型,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交流中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四川文艺出版社利用北京图书订货会为契机,邀请了三位小说家和一位评论家来到活动现场,就小说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展开了基于创作实绩的对谈与切磋。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罗伟章、康巴文学探路人高旭帆、优秀少数民族女作家冯良将和文学评论家刘大先,从创作角度,立足于地方书写视角,对当代小说写作进行文化解读和审美探寻,带领读者在叙述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意蕴和情怀。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生态发生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边缘的崛起”。而四川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场,也不断涌现出不容忽视的文学力量。地理空间意义上的“边地”显然不再是文学意义上的边缘之所,资讯的流动和媒介技术的更新,使之更体现为一种文学格局和意识的自觉改变。

在活动现场的对谈中,几位作家就故乡与写作的关联性、文学写作中的方言问题,以及文学对自身的意义几个问题展开了精彩的论述。高旭帆讲述了几个发生在康定的小说般绚丽的真实故事,冯良则认为她从来没有疏离于自己的故土:“故乡会变远,但在我想要表达的时候,我觉得它对我来说没有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边地文学,其根脉正是深深扎在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浸润和闪耀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汗水。西南边陲的大凉山地区,也一直是总书记关怀挂念的地方。近年来,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多部边地文学作品。边地或者边缘,可以作为一个文学视角,开启一个全新的文学视界,也可以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叙事、表达、语言、结构上,给人一种新的启发。这些作品的出版体现着当代写作者们的思考与文学路径的选择,也体现了出版者对于当代文学内容建设的拓展与担当。

 

活动图书及作者

 

罗伟章:著有小说《谁在敲门》《饥饿百年》《声音史》《寂静史》《隐秘史》等,散文随笔集《把时光揭开》《路边书》,长篇非虚构《下庄村的道路》。作品曾多次进入全国小说排行榜,入选新时期中国文学大系、全球华语小说大系。曾获人民文学奖、凤凰文学奖、万松浦文学奖、《当代》长篇小说五佳、《长篇小说选刊》金榜领衔作品等。系四川省天府文化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相关图书:《凉山叙事》

大凉山腹地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形态,成为深具神秘意味的存在,也成为脱贫攻坚的堡垒。2018年伊始,这里更是成为脱贫攻坚的热土。本书紧扣这一时代命题,但又超越命题本身,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从人类学、民族学和内在观念的角度,层层递进,深入解析。物质和精神,我们和他们,今天和明天,由此相互映照,共同汇流成奔涌的大河。理解、庄重和宽博,合力构成本书气质,使之成为融现实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炉的典范文本。

高旭帆: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康定七箭”中的长者,较早为康巴文学赢得了声誉,也为以“70后”为主的中青年康巴作家群的成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本示范和职业探索。

相关图书:《崩岭规则》

本书是作家高旭帆的中短篇小说集。高旭帆的小说以横断山脉的崩岭山为背景,以粗粝的语言和极具爆发力的细节描写了当地人的生活本相:生的艰辛、死的壮烈,活的心酸,爱的缠绵。再现了大渡河流域壮美的风光和当地人缠绵悱恻的爱恨情仇,人物生动,故事传奇,极具地域特色。

冯良:1963年生,四川凉山人。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藏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著有长篇小说《西南边》《西藏物语》《秦娥》、散文集《彝娘汉老子》等。

相关图书:《翻过瓦吉姆梁子》

故事背景放在当今北京,一个优秀善良的彝族青年阿合,经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已是在北京拥有家庭和工作的知识分子,业余热心协助公安民警处理和少数民族群众有关的民事案件。某一天,和阿合有种种前缘的彝族女子史尼出现,走入他和“我”的生活中,层层隐秘前缘和新故事依次展开……在一个侦探式的故事中,作品跳出少数民族环境,反映彝族人在城市化大潮中,融入更大的民族国家社会时的处境。

《凉山的人》

九篇彝族题材的散文集。以回忆的笔触,大体每篇书写一个代表性的彝族人物,如作为彝族强人的祖辈,深受彝族文化熏染的兄长,害羞的母亲,在新旧时代遭遇完全不同人生的彝族祭师、欧婆婆,等等。通过写人,写出了彝族的文化、风情,也写出了彝族社会几十年间的变迁。作品写人叙事真切自然,转圜自如,笔调看似轻松,淡然云烟下却展现出一列列厚重起伏的历史山峦。

 

Read Previous

父女通信:艺术家与年轻人的对话 ——《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新书预见会活动圆满结束

Read Next

《小步乐读》新书发布会暨 “儿童分级阅读的中国之路”圆桌论坛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