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文|唐亚明

我喜欢龙淼的《大蝴蝶 小姐姐》。编辑部约我给这本书写寄语时,我写到:“翻开书页,浓浓的乡土气息拂面而来……”后来编辑部告诉我,这部作品的背景似是北京,“乡土”是否改一下?我觉得编辑部的意见对,遂改为“浓浓的中国气息”。后来,我一直在思考:绘本中的民族性表现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好?

我目睹了日本和韩国等国在民族性表现上走过的不同道路。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绘本,背景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的绘本主要接受了欧美影响。二战后的日本政治环境,也使日本不能不愿不敢过分强调民族性。在日本的绘本里,人物形象和背景以国籍不明的居多,当然也有不少一看就知道是日本的作品。一般来说,即使有些无国籍的作品很“日本”,但作者不会刻意突出宣扬“日本特色”。这后来成为理论,成为出版界和读者的共识,即在幼儿世界里,国籍标签并无特别大的意义,不论哪个国家的儿童,基本上是相通的、相似的;表现民族性是大人的欲望,与孩子关系不大,孩子也未必喜欢。绘本与学校的公民教育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

而另一方面,韩国走的道路显然不太一样。我第一次去韩国是在1986年,那时韩国基本没有绘本,正在开始向日本学习,从日本去的我,也成为作者追逐的对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韩国的经济成长,韩国的绘本也逐渐发展起来,到现在韩国已是绘本大国,在国际书展上成为最受瞩目的亚洲国家之一。但是刚开始时,韩国的绘本注重表现韩国特色,宣传韩国文化的居多。虽然作品很出色,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别国的接受。比如我就喜欢几本描写韩国服饰和民居的绘本,画得非常好。但是拿到福音馆编辑部讨论时,议论纷纷:“除了对韩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一般读者会买吗?”“小孩子了解那么多韩国文化有什么用?他们连韩国在哪儿都不知道,看不懂嘛。”等等,讨论后,翻译出版的提议最终未能获得通过。

从韩国20世纪90年代起发展绘本的时代背景中,也可看出韩国的作者们希望让世界更多地了解韩国,希望增强本国民族自信的热切愿望。后来,韩国在绘本创作中慢慢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谓orthodox(正统)的作品越来越多,走上了绘本真正发展的道路。

任何作品,文化背景是难以掩盖的。你是中国人,作品中出现“中国气息”是必然的。这在哪个国家都一样。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绘本经过这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原创为主的繁荣时期。此时,如何处理民族特色就成为重要的问题。

像龙淼这样的年轻作者,没有简单地模仿国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背景,而是基于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喜爱的色彩,创作出了独特的造型。她没有刻意把作品画“洋”,而画得很“土”,这是难能可贵的。她的绘本使我感到了乡土气息,觉得新颖和有趣。

绘本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对矛盾。在需要表现民族特色、继承本国文化传统的主题作品中,民族性必不可少。但是,并非所有以低幼儿童为读者的作品都要挂上那么一块招牌,似乎没有“特色”就不是中国的作品了。

因为我们给孩子读绘本,是为了让孩子在极其可贵的童年时代幸福快乐,充分享受家庭温暖,感受大人的亲情,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培养优秀的素质,从而健康成长,为今后接受更深层的教育做准备。

所以,怎样使绘本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是一个需要我们大人认真思索、掌握平衡、分寸适度的大问题。绘本《大蝴蝶 小姐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

Read Previous

写出了山乡巨变的新气象

Read Next

川流成大育 自然贯东西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