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巴蜀脉络,弘扬传统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传》成功发布

《成都传》新书发布会,于11月25日下午于第四届天府书展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举行。发布会由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出版发展基金承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成都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脉传承悠久。《成都传》聚焦这座城市纵横四千余年时空,是这座城市的首部传记,填补了一项空白。《成都传》作为宣传四川和成都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形象名片,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作家蒋蓝深入很多历史文化现场调研考察和图书馆、档案馆收集资料,撰写90多万字,收集近400幅图片,图文并茂的叙述这座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物候特征。这是“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好四川声音”,整体塑造和展示四川对外良好形象,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和巴蜀文化影响力”的具体实践之作。是弘扬巴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城市自信的精品图书。

《成都传》煌煌近百万言,一般读者在入手上下两集总计1000多页的书稿时,会有一种茫茫不知何处下口的畏惧感和疏离感。蒋蓝在架构这部宏大的城市传时,他并不担心这会给读者阅读带来某种“沉重”感,他相信文学性的阐释,可以让阅读变得更轻松和更容易接受,而在整体“五编”的架构下,他有心让一个城市的宏大历史精心细分编织成条理清晰、若断实连的无数个线条,即用无数个微观历史形成一个宏大的历史整体。这种化整为零、以零聚魂的轻巧设计,便构成了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气象学以及经济政治学乃至、建筑学、物理学上的细分成都。

蒋蓝一再痴迷于珙桐与构树和桤木这些树木的细分阐释,成都73章的细化设计,使这部宏大的作品被化成了73个相对独立又整体有机连接的故事,其目的正是为了阐释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城市;他将名物学的阐释理论和方法移来解读武担山“石头记”、石犀与大象、蜀地银杏和大熊猫,呈现出了一条物象解释城市历史和人文化成的独特路径,不能不说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创新。事实上,这些物象对于构成今日层累的成都人文历史,的确是绕不开、离不了的重要物证。从读者层面而言,便利性在于,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其中一个故事、了解其中一个人物或者物象,就像阅读一篇独立的散文,当所有细化的故事读完之后,其整体宏大的城市历史脉络,自然清晰起来。

《成都传》非常全面地展示了成都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并且凸显了独特的城市精神,是一部非常值得重视的城市斑斓志。对于那些愿意更深刻、更接近本真地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人而言,《成都传》可能是继成都重要的古籍、通史和方志之后,最不该忽略和轻视的一部“城市代言书”。

《成都传》新书发布会上,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致辞,肯定了该书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成都传》是弘扬巴蜀文化和成都历史文化等特色内容的精品图书。在发布会上,作者蒋蓝与读者分享了创作《成都传》的缘由和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嘉宾艾莲、庞惊涛分享图书部分内容和蜀地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他们讲述:读《成都传》不是读政治人物,读刀光剑影,而是读人,读人心,读史迹,读风物,读天与地,读诗意成都,读成都自古的性格和味道——《成都传》从文学叙事并最终向哲学叙事的终极进阶。

Read Previous

《书写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当代文学中的边地视角》文学分享会成功举办

Read Next

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项目《藏医药文献大全》亮相天府书展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