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丝路之花”蜀葵立传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新书首发

11月25日,由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市植物园和四川旅游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新书发布会暨四川省旅游学会中国蜀葵文化专委会成立仪式在2022天府书展主场馆3号活动区隆重举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徐淼,四川省旅游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文旅厅原一级巡视员苗玉砚,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运营管理部主任、工会副主席何辉,成都市植物园党委副书记张俊杰,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中国蜀葵文化专委会主任、金堂“鲜花山谷”主人周小林及夫人殷洁,四川教育出版社总编辑余兰,四川教育出版社学术分社社长卢亚兵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以蜀葵文化为代表的植物文化是生长在年轮里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蜀葵,为锦葵科蜀葵属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已有22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是唯一以“蜀”命名的中国古老植物,是中国最悠久的传统民族花卉,也是中国本土命名最早的观赏花卉之一。中国古代文人吟咏蜀葵的诗作有很多。从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陈标、陈陶、徐寅,到南宋的陆游、北宋的苏轼,都留下了赞颂蜀葵的美妙诗句……同时,花色艳丽的蜀葵也成为画家们笔下的主题,从南宋的毛益,明代的戴进、陈谟、文嘉,清代的王武、恽寿平、蒋廷锡、马荃、余樨、李鱓、奚冈、翟继昌、张熊,到近现代画家如沙馥、吴昌硕、齐白石、程瑶笙、陈半丁、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江寒汀、胡絜青、陈子庄、俞致贞、程十发等都创作了展现蜀葵花美丽的绘画作品。在众多中国美丽的花卉植物中,蜀葵沿古丝绸之路来到欧洲,成为最早被引种到欧洲的中国花卉之一。自16世纪起,蜀葵就已经成为欧洲人最为喜爱的迷人花卉。从彼得·佩鲁吉诺、提香、鲁本斯、尼古拉·朗克列、理查德·韦斯托尔、扬·凡·海瑟姆、马里亚诺、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到梵高、莫奈等西方著名画家,花大色艳、五彩斑斓的蜀葵成为他们画笔下美丽的精灵。蜀葵堪称最具世界知名度的蜀地之花,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积极范例。

由成都市植物园编著的《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是国内第一部完整梳理蜀葵文化源流的植物文化小史。书中从数千幅画作、大量史籍和诗词歌赋中,全面总结中国蜀葵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文化内涵。运用“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呈现其通过丝绸之路影响西方的脉络,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对《中国蜀葵》给予高度评价,并对该书的出版意义及价值表示肯定。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运营管理部主任、工会副主席何辉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有大型文化集团,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近年来坚持走原创化、特色化和融合化的“三化”出版之路,深度挖掘IP资源,把四川优秀的文化资源打造成一系列产品,准确传递四川的精神、神韵,同时形成个性、聚合品牌,释放独特的影响力,从而有效推进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四川出版和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今天发布的《中国蜀葵》正是坚持“三化”出版的精品力作,也是立足于传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宝库的优秀出版成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未来,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展现自己的使命担当,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徐淼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向《中国蜀葵》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行走的文化,文化旅游发展着力点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它打造的是“美好产业”。文旅产业还天然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是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四川省是历史文化悠久和文化资源富集的大省,通过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文化脉络的梳理整理,有助于形成和丰富四川文旅发展思路。在谈到《中国蜀葵》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时,他指出,成都市植物园、鲜花山谷、四川旅游学会、四川教育出版社从实实在在的文化研究入手,从传统文化中关注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开利用,这是产学研协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相信这将为川文旅融合发展、中华文化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成都市植物园党支部副书记张俊杰在发言中表示,蜀葵在两千多年前就进入中国古代皇室,但就目前而言,尚未有系统梳理蜀葵栽培历史,蜀葵传统文化历史、蜀葵国外传播历史的研究著作。他说,编著《中国蜀葵》一书的目的,就是系统性追溯蜀葵的历史文化,弘扬传统蜀葵文化,扩大蜀葵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接下来,成都市植物园不仅会继续保护好蜀葵这一植物种质资源,还将在科学研究、知识传播、生态游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共同发力,进一步传播和推广中国的植物文化研究成果。同时,积极践行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加强植物研究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探索,壮大花卉植物产业,建设美丽中国。

由于工作原因,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党委书记李后强没能亲临活动现场,他特意发来贺词,为《中国蜀葵》的出版点赞。他说,蜀葵是土生土长的四川花卉,是四川人的“故乡花”,后来它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出去,随着文艺复兴而风靡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丝路之花”,也是广受欢迎的“世界之花”。蜀葵栽培容易、分布广泛,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核,在他看来,它正代表了四川人海纳百川、顽强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因此,他的立场一直未变:“如果四川要选省花,非蜀葵莫属。”因此,如今出版的国内第一部系统性研究蜀葵栽培和中外文化传播的学术专著,是他期盼已久的。他希望这本书成为蜀葵研究的良好开端,今后能继续推出更多研究专著、影视作品,让蜀葵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产业科研协同创新的新典范,也让青少年了解更多四川植物文化和历史,增强绿色意识和使命感,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

活动现场,徐淼、何辉、张俊杰、余兰为新书揭幕。同时,四川省旅游学会常务副会长苗玉砚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蜀葵文化专委会的批复》并为中国蜀葵文化专委会主任周小林授牌。接着,蒋蓝、周小林、《中国蜀葵》责编李霞湘上台围绕蜀葵的历史文脉、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蜀葵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对谈。在对话中,蒋蓝指出,蜀葵强大的生命力及超强的适应力,与四川人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他说,《中国蜀葵》昭示世人,蜀葵是最早把蜀地带往世界各地、具有最高世界知名度的中国之花,希望未来能在更多的公园、绿道见到蜀葵风姿绰约的倩影。周小林则指出,蜀葵从四川出发,通过北方、南方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接下来,他将继续致力于推广蜀葵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朵瑰丽之花。李霞湘表示,四川教育出版社今后将继续致力于出版有当代生活底蕴和文化传统血脉的优秀图书,通过这类图书的出版,真正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上踏踏实实做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今天,在这个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口,需要我们站稳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蜀葵》的出版极具示范意义。

Read Previous

四川人民出版社《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9·5”泸定地震救援纪实》天府书展首发

Read Next

2022天府书展开幕,80万种好书亮相以飨读者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