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兴彩
随着第一部儿童小说《红脸儿》的出版,作家肖复兴的儿童文学创作热情被点燃,之后又接连推出《合欢》和《兄弟俩》两部儿童小说。他以“低音淡色”的笔调诠释温暖童年时代的绚烂记忆,通过人性关怀、朋友之谊、浓郁亲情的深情描摹,让人们相信爱和希望的力量。其新近出版的第四部儿童小说《春雪》,同样是在富有老北京特色的大环境下,恬淡有味地讲述主人公三江用真诚与执着、爱与智慧推动父亲完成蜕变的温情故事,真实感人。
在《春雪》中,作家依然采用两套叙事笔墨,将同一时代两代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记忆同步激活,通过晦明变幻、忽暖忽寒的起承转合,为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搭建起彼此观照的双层艺术空间。男孩三江的父亲许胜利因事与愿违、志向未酬逐渐养成“借酒消愁”的坏毛病,母亲多次劝诫无果负气离家出走,三江与母亲约定以一年为期限让父亲“改邪归正”。在音乐启蒙老师邱老师的帮助下,父亲成功戒酒并唤醒沉睡多年的音乐梦想,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与此同时,父亲的至交夏建国也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在街坊邻居的撮合下与明秋妈妈结合。而坚强又善解人意的明秋则成了三江的同盟军,为帮助其父亲戒酒出谋划策,三江也因此多了一个知心“小姐姐”。故事最后,在除夕夜春雪纷飞、五彩烟花腾空绽放之际,许胜利带着三江与母亲走向为爱奔赴的旅程,由此呈示了成人与儿童实现双向成长的结局。
作品在情节安排上融入真切的生活经验,极富逻辑性和说服力。试想,面对一个嗜酒如命、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年少的儿子如何能帮助他成功戒酒?这得跨越多大的沟壑?我们发现,作家只愿做“现实的摆渡人”,让书中人物凭靠日常生活的教化去渡过这个沟壑,但这教化又不能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三江的母亲离家出走,夏建国的养女明秋出场,许胜利的维修厂裁员,邱老师突发脑溢血去世……这一系列事件不断勾连起故事背景,一步步交代许胜利喝酒的前因后果,最终凸显其经历万般波折后戒酒成功的艰难与不易。小说以现实生活的外部形态为摹本,内里尽力接近万物万事发展变化的真理。诚如约翰·加德纳所言:“优秀作家在小说里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诉’读者,但绝不会把故事人物的感受直接告诉读者……他会通过各种手段将角色的感受证明给读者:恐惧、喜爱、兴奋、怀疑、尴尬、绝望……这些感受只有通过一些事情才会显得更真实。”
这部看似“家长里短”的小说,在世事多变、人生无常中凸显坚守梦想以及人性人情的力量,蕴含着以小见大的人生智慧。作家用地道又独特的京味语言描写现实生活和人物情感,文字浅白素朴,没有浓墨重彩的铺排和雕琢,读起来情味盎然。
作者肖复兴在《春雪》后记中说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人同样需要和孩子的成长同步,再一次成长……我们的孩子只有自身变得强大起来,才有可能帮助自己的父亲,在‘后喻文化’中真正成为主角。”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转轨,人们的生活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年青一代开始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对年长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文化反哺”。作品中的三江和明秋便是异于传统的儿童形象,他们有主见有胆量,用自己的智慧和策略帮助父母渡过难关,成为大人的“老师”。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说《春雪》显然能够引发我们重新审视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由此而拥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小说名为《春雪》,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意蕴。春回大地,万物始发,而雪之洁白无瑕,能遮掩世间一切,包括平常日子的杂乱无章,正所谓“一雪满天地,三春景更妍”。这其中或许蕴藉着作者的某种期许,希望人们能在时间的迷宫里追忆起热气腾腾的童年生活,唤醒蛰伏在心中的深切感动和久违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