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屈服

文|王晓冰

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9月19日的葬礼全球直播,举世瞩目。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时间长达70年,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打破了她的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的纪录。

100多年前,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与世长辞。听到这个噩耗,时年27岁的丘吉尔手足无措,马上给“随时都可以给他提供帮助和建议”的母亲詹妮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表达悲伤的同时,还关心了新国王爱德华七世的生活方式、他的赛马、他会册封哪个女性。最后,也不忘小心翼翼地问新国王会不会和母亲詹妮“继续友好往来”。女王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到来了。年轻的丘吉尔似乎感受到了未来大任的呼唤——这是母亲詹妮和他一起规划的方向,也是历史赋予他的责任。他密切关注新国王的动向,只是此刻尚不知从何处开始,但是莫名的期盼刺激着他,他紧张不安、激动憧憬。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1952年温斯顿·丘吉尔成为刚登基的爱德华七世的曾孙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首相。

历史就这样继续写了下去。

《活出极致——丘吉尔的硬核母亲詹妮》一书,为我们详细、完整地讲述了这位母亲的一生。该书作者拉尔夫·G.马丁当过记者,也是美国广播公司温斯顿·丘吉尔系列电视节目的顾问,《新闻周刊》和《新共和》的副主编。该书资料翔实、来源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等特征都体现了作者新闻人的身份。

詹妮·杰罗姆185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华尔街的富商之家,在19世纪后期的欧美联姻大潮中,与英国第七代马尔巴罗公爵的第三子伦道夫·丘吉尔勋爵结婚,温斯顿·丘吉尔是他们的长子。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富商千金,詹妮涉猎广泛,多才多艺,精力充沛,契合了英国此时维多利亚时代的乐观上进气质,充满了来自新大陆的“勇气和干劲”,亟待在旧大陆的舞台上尽情发挥。可惜詹妮的“豪侠”无法挽救丈夫伦道夫短暂曲折的政治生涯,便将旺盛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了丘吉尔身上,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儿子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当然,这种热情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还体现在爱情、事业和生活上。詹妮情人众多——这也是她广受诟病之处,伦道夫去世后,詹妮不顾世俗社会的反对又走进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婚姻。丈夫给予的古老贵族身份使她能自如地穿梭于新旧大陆的权贵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艺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叉互动中,过完了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一生。

19世纪中期,欧洲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随之进入“电气时代”。同时,“大英帝国”也在20世纪初进入了黄金时代。人们信仰科学进步,对工业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詹妮一家成为英国最先使用电灯、最早拥有汽车的家庭之一。文学艺术界繁荣兴盛,群星璀璨,涌现出大批名家名作。当时的很多知名作家、艺术家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名字,如布尔热、王尔德、普鲁斯特、瓦格纳等。一切似乎都欣欣向荣、奋发向上,呼应着詹妮的蓬勃激情。詹妮自然也不遑多让,创作戏剧、主办杂志、撰写评论、随丈夫外交出访、组织医疗救护船、策划展览会、做“房产中介”,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尽其所能呵护两个儿子的成长,辅助他们的事业。她的人生半径扩展到了那个时代所允许的女性能到达的极限。一个来自纽约的驻伦敦记者说“兰迪(伦道夫的昵称)夫人的认识能力只是受到地球限制”,虽然不无夸张溢美之嫌,但确实反映出詹妮活动能力之强、涉及面之广。

丘吉尔官方传记的作者马丁·吉尔伯特爵士这样评价詹妮:“既广受赞誉又声名狼藉,她主宰了一个世界并养育了改变了历史的丘吉尔。”“广受赞誉”与“声名狼藉”在该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说,该书既是一位传奇女性的传记,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缩影。大而言之,我们从中可感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英国如何发展成“俨然与世界抗衡”的庞大王国、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的状况等“世界大事”;小而言之,我们可以深入历史的褶皱,仔细观察其纹路,比如当时妇女服饰和发束的细微变化、贵族聚会的餐桌上有些什么、詹妮如何在窘迫的经济条件下支撑家庭庞大琐碎的开支等“生活小节”。

该书原著叙述细腻、详尽,译文忠实反映了原著面貌。书中记载了很多“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但是掩卷之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三件“小事”。第一件是伦道夫辞去财政大臣,“在错误的时间做出错误选择”(丘吉尔对父亲辞职的评价)后,一位议员想要收回伦道夫出任财政大臣时所穿的礼服,詹妮拒绝了。她的理由是“为了我的儿子,我要留着它们”(当时丘吉尔13岁)。第二件是丘吉尔11岁时患上了肺炎,正忙于她所热爱的社交活动的詹妮断然摁下了暂停键,整夜在丘吉尔病房的隔壁观察、祈祷。第三件是67岁的詹妮在友人家做客,穿着新买的意大利拖鞋急于下楼时摔倒了,导致左腿脚踝骨折。因为伤口感染,两星期后受伤的左腿需要截肢。这对一个酷爱社交的女性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亲友们都为詹妮感到伤心难过,但詹妮说她不需要怜悯,有朋友来看望她,一生以美示人的她还开玩笑说:“您瞧,我把我最好的脚放在前边来欢迎您……”

第一件“小事”,让我意识到詹妮是个对儿子的未来有清晰规划的强者;第二件“小事”,让我意识到她和我们一样是个内心柔软的母亲;第三件“小事”,让我意识到詹妮是个美丽的女人,一个永不屈服的女人。正如她曾经对儿子丘吉尔说:“永远不要屈服。”后来,在哈罗公学,丘吉尔也告诉孩子们:“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不管在整体或是局部,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方面,永远不要屈服,除非在荣誉和明智面前。”我想,这些也是丘吉尔在至暗时刻独当大任时的动力源泉之一。

这就是詹妮,一个女儿、妻子、母亲、情人、祖母;一个作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商人。但让这个世界最能记住她的,仍是她的母亲身份。她的儿子这样定义自己的母亲:她不仅是我的母亲和合作者,很长时间以来,她还是我唯一的知己,唯一能倾吐自己孤独、寂寞的人,我唯一爱戴的人,我唯一最信任的人。当需要果断的时候,她还是我的决策人……她于我就像闪耀着的晚星,我如此爱她,即使隔着不可企及的距离。

曾任英国首相的阿斯奎斯这样评论詹妮:“她生命的每一时刻,都活到了极致。”本书中文版的书名就受到这句话的启发。作为该书的“特约编辑”,每次编辑书稿的过程中,我都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同为母亲,同为女性,我感受到了女人詹妮纠缠于历史深处、周旋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精彩与艰难,也感受到她巨大的“勇气和干劲”,使我在时而暗淡的生活中发现了光亮。詹妮的“硬核”普通人可能望尘莫及,但我想,詹妮活出极致与自我的精神,在每个时代都是支撑人类努力走出困境、继续前行的动力。

最后,用詹妮写给儿子丘吉尔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生活不总是让人称心如意,但为此尽了最大的努力便是幸福的唯一途径。”■

(本文作者为《活出极致——丘吉尔的硬核母亲詹妮》一书特约编辑,现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编辑)

Read Previous

京东图书周年庆“给阅读多点实在”

Read Next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