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细读的绘本,今年绝对要有这本

家可以是什么样子的呢?对于大多数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家就是小区千篇一律公寓中的一间,去同学家做客,也只是从一间公寓去到另一间。

事实上,家的形态千千万。家可以漂在河上,也可以藏于地下,可以是已经屹立了数百年的古堡,也可以是随时准备迁徙的帐篷。

信谊图画书的新书《欢迎来我家:世界上奇妙的10种住家》就将带领小读者入住10个风格迥异的住宅,走遍10个不同文化的国家,体验10种不可思议的生活方式。在这本绘本中,“家既是建筑空间,又是文化空间,连结着当下和过去,讲述着人们和环境之间的独特故事”。

文·图/[挪威]西格妮·托普    译/黄茉莉

01 透过奇妙民居看世界

《欢迎来我家》介绍了全球10种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从北极圈到热带岛国瓦努阿图,从风车之国荷兰到蒙古大草原,因为气候、地形、生活习俗等等的差异,人们的居住环境与空间也大不同。

比如,在北极地区生活的因纽特人,住在用积雪筑成的冰屋里,积雪中有许多小小的气孔,可以防止热能散失,冰屋反而具有绝佳的保温效果,而在柬埔寨,高脚屋是最适合的居所,架在木桩上远离地面的家可以很好地适应东南亚的雨季。

不过,不同于建筑知识类的绘本,《欢迎来我家》的侧重点并不在这些建筑的材料、构造、历史等方面,而是从一种人类学的视角,透过世界各地的民居,向小读者展现参差多样的生活面貌:原来,在那个地方,人们是这样生活的!


《欢迎来我家》目录页

从住宅和家庭生活这个平易又有趣的点切入,《欢迎来我家》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在暂时不能远行的当下,让孩子们了解远方,理解他人,培养多元价值观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02 像当地人那样生活

说起旅行,资深玩家们肯定都不会只满足于去景点打卡,而是追求像当地人那样吃饭、出行、逛市场,体验在地生活。《欢迎来我家》恰好就能满足这样的愿望,把住宅这个壳剥开,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当地人日常。

正如书名所示,《欢迎来我家》是一次做客的邀请。每一处民居都是由它的小主人以第一人称来介绍,阅读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当地交了个朋友,被请去家里玩,小读者们都很希望有这样的机会吧!

《欢迎来我家》中的小主人们首先会用当地的语言热情地打招呼,猜猜阿拉伯语、因纽特语、荷兰语的“你好”是怎么写的?


《欢迎来我家》内页

然后,小主人们会介绍为什么他们的家会修建成这样,自己平时在家里会做什么,还会分享一些当地趣闻。比如住在荷兰风车的乔伊会告诉你,在过去,如果风车扇叶停在特定位置,就代表这家有人出生或去世,住在突尼斯洞穴屋里的撒米拉说,世界上像他们家这样的地下村庄曾经鲜为人知,不过自从电影《星球大战》去取过景后就变得出名了,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冰屋里的尤拉则会骄傲地和你分享:

“这座冰屋是上星期我和我的家人们一起盖的。漫长的打猎结束后,冰屋就是我们休息和取暖的地方。盖一座冰屋需要特殊的技巧,如果盖得好,就算屋顶上站一个人,也绝对不会垮下来。”


《欢迎来我家》实拍图

03 是什么定义了“家”?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欢迎来我家》的核心不是建筑,而是“家”。

《欢迎来我家》不仅展示了世界各地民居的外貌,更用细致的笔触描摹了每一个住宅内部的样子,展现不同地区的孩子与家人、宠物的生活痕迹,让小读者体会:家,就是那个和喜爱的人一起生活、互相依偎,留下珍贵记忆的地方。

比如,我们来看看英国伦敦的运河船。运河船的空间狭小,只摆得下生活必需品,住在船屋里的苏菲亚却说,“对我们来说刚刚好”。为什么她会这么说呢?

书中用一个大跨页展示了运河船内的“软装”。运河船被主人巧妙地分割为5个空间,就像我们俗称的“一室一厅一卫一厨一餐厅”。每个小房间都兼具功能性和美感,虽然面积小,装修却不含糊,仔细看看,每间屋子的墙纸风格都不一样。

最左边是卧室,船屋的空间有限,因此苏菲亚和爸爸妈妈的床下各有四个抽屉,既能睡觉,又能储物。苏菲亚正靠在床头看书,床尾卧着小猫咪,墙上挂着她的画,画的正是这间船屋。

跨页的中央是厨房,灶台上坐着水壶和摩卡壶,烤箱和橱柜的把手上搭着干净的手巾。厨房上方,挂着各式各样的锅子,右侧的置物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杯盘。可以想见,这个家的主人对烹饪一定很有热情,对器物也颇为讲究,空间虽小,生活照样有滋有味。

04 旧纸张拼成的图画书

WORLD kids网站这样评论《欢迎来我家》:

“虽然房子是由墙壁、砖块和家具组成的有形空间,但每座房子还是我们的家,它所具备的意义却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作者西格妮运用了自己超富想象力的创作能力,出色地捕捉到了房子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她的图画细腻又令人赏心悦目,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充满笑声、书籍、故事、气味、音乐、艺术和家庭传统的家。”

《欢迎来我家》的作者西格妮·托普是一名挪威的插画艺术家和图画书作家。她曾在法尔茅斯和爱丁堡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和插图,后来毕业于剑桥艺术学院,获得了儿童书籍插图硕士学位。她与家人生活在挪威的奥斯陆,这里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也是画家爱德华·蒙克、文学家克努特·汉姆生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曾生活过的地方。


西格妮·托普

关于《欢迎来我家》创作的初衷,作者说:“我一直喜欢盯着房子看,尤其是老房子,也喜欢画它们。我的家族中出了许多名建筑师,所以我可能天生就有喜欢房子的基因吧。”

这本书采用了拼贴加手绘的创作手法,如果我们仔细观看书中的每座建筑,会发现作者为了表达不同建筑的质感和肌理,采用了不同的媒材来拼贴建筑外墙,有的是过去的乐谱和报纸,有的是二手书里的篇章,有的是古老的地图和带着邮戳、邮票的明信片。

这些媒材都是西格妮·托普花费了15年的时间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用在这本书里,非但没有违和感,反而丰富了视觉层次,旧物的使用也让整本书的画面看起来更温柔。那些有年代感的乐谱、书籍、明信片背后,也许都有属于某个人的一段故事。物件因为附着了情感与记忆而意义不凡,家也是一样。

撰文 / 伊莎

Read Previous

绘本存在的全部意义,是让孩子感受快乐|“兔老大”系列全新上市

Read Next

雨果奖得主约翰·瓦利代表作《蛇夫座热线》上市,书写未来人类文明的蜕变与重生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