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广西教育出版社学术名师会暨“新课标·新评价·新命题”高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施伟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广西民族大学原党委书记钟海青、广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石立民及全国各地教育名家和教学名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国超过3500名教师在线参与了此次活动。 会议伊始,广西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施伟文致辞,他对会议的召开和广西教育出版社教研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西教育出版社能够紧紧围绕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用优质的教育出版资源,服务教育、服务社会,助推广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进行探索和创新。成立教研院是广西教育出版社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奠定广西教育出版社发展坚实基础的关键一步。他希望广西教育出版社能够紧紧抓住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建设好、使用好教研院这个平台,海纳百川,凝聚多方力量把教育出版与教育服务工作做好。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充分肯定了广西教育出版社教研院组建的专家智库。他说,广西教育出版社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区内外高校、教研、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实行大团队运作,建设基础教育研发、出版、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培育教育品牌,探索融合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教育智库,反映了广西出版人的改革创新和责任担当,是出版服务教育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教育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广西民族大学原党委书记钟海清在致辞中提到,面对我国教育发展新形势,广西教育出版社迎难而上,发掘和整合资源,积极从传统的教育出版服务走向教育综合服务,探索新型文化企业发展路径,这充分体现了广西教育出版人的时代担当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还提到,实现当前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需要像广西教育出版社这样的文化企业大力支持、协同与配合。 广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石立民首先对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她提到,广西教育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出版方向,先后出版了一大批教育精品图书,汇聚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教育名家。为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教育领域知识服务模式,为出版主业提供专业支撑,广西教育出版社组建了由181位教育名家、名师组成的专家智库。出版社将依托专家智库为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发展咨询、课程建设、教学指导、质量评价等多方面综合服务。 据悉,广西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院已开展了多项教育服务。2021年,与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聚焦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语文三层级阅读教学实践”项目成果推广工作;2022年,与广西教育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协助广西教育研究院在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等领域开展好指导和培训工作。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广西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院的揭牌仪式,为首批学术名师代表颁发聘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是党和国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2022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掌握命题新方向,最终实现学业质量的提升,广西教育出版社举办了“新课标·新评价·新命题”高端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国内教育名家名师做专题讲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以《用考试“指挥棒”引领素质教育》为主题开启了这场研讨会。顾之川认为,考试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解决好“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考试改革要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为价值导向。 学业质量标准如何把握?如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考试评价?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一鸣做了《基于新课标数学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评价改革》主题讲座。曹教授从学业质量提出的背景和内涵两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出了数学学业评价改革的三个突破点:一要以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二要反映学生基于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三要重视思维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的评价。 “双减”政策出台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才能与“双减”互动互联、共促共赢,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困境。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孙杰远做了《“双减”与教育评价因应》主题讲座。他从“双减”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诉求出发,精准归纳了“双减”的目标主旨、评价理念、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建议从评价理念、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评价技术、评价效应五个方面重建“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伟做了《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层级进阶教学》主题讲座。他根据2022年版新课标中对学业质量的描述和划分,提出教学进阶的核心是“进”和“阶”,建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行三层级进阶阅读教学,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文本解读的深入过程和阅读教学的深化过程为基本依据,把阅读教学划分为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级,让阅读教学拾级而上,解决语文教学目标不明、内容不清的问题。 “三新”改革的浪潮下,学科评价如何进行,以实现教学评的统一,温州市教育评估院质量评价科科长王旭东做了《“三新”背景下学科评价改革态势》主题讲座。他认为,学科评价是教育评价最重要、涉及面最广的领域。要提高学校学科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必须要改进学科结果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从水平评价转向增值评价,从他人评价转向协商评价。 针对当前最受关注的高考改革问题,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渠东剑做了《新高考的路向与备考探讨》主题讲座。渠东剑分析了近三年新高考真题卷,提出未来命题改革的方向将打破传统题目常规,创新问题情境设置,转变设问方式,突出理性思维考查,深化探究学习,体现知识运用,反押题、反猜题、反套路、反机械刷题。 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研究员夏辉辉在《理解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的课程变革》主题讲座中讲到,核心素养的提出,解决了学科教学的价值问题。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夏辉辉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让课程“目中有人”,以课程目标为素养导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以课程内容结构化来引领教学实践变革,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三是以素养发展水平来描述学业质量,让学生素养具体化、鲜明化。 针对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樊蓉做了《面对变局,赢在变革》主题讲座。樊蓉认为,应对中考省级命题,要实现三个“变”。一是教师之变,从“育分”向“育人”转变,要以“团队成长”带动“教师生长”;二是学生之变,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要以“学习力”推动“学生生长”;三是课堂之变,从“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转变,要以“共生”撬动“课堂生长”。 此次系列专题讲座从不同维度探讨“新课标、新评价、新命题”,与会教师收获满满。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李雪贞主任说,此次系列讲座解读新课程标准,探讨教育评价改革及中高考命题方向,针对性强,切合一线教师需求,我们受益匪浅。 生成海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