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十九个诗意的细节

本文作者:康蚂

 

《十九日谈:<古诗十九首>里的生活与英雄》,2021.2,天津人民出版社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五言诗之冠冕,《十九日谈》是一位有诗人气质的作家对古诗的独到的私人阅读札记,下面这篇文章则是另一位诗人对《十九日谈》的诗意解读。诗人与诗人之间,心有戚戚焉。《十九日谈》是一本让普通人热爱生活的好书,它通过十九个动人故事,再现古人十九种生活方式,让读者见识十九位捍卫日常生活的英雄,结识十九位在命运中坚守的兄弟。

1

因为喜欢“十九”这个数字,所以就以“十九个诗意的细节”为题,表达我对《十九日谈》这本书的敬意。

 

2

作为有着近二十年现代诗创作经验的诗人,我更愿意站在诗人的角度评论这本书。无论读古诗还是现代诗,我反对一切对原作的过度阐释。任何脱离原作的主观臆想和添油加醋的发挥,都会“误会”创作者最初质朴的创作动机。

 

3

读诗有其神圣且严肃的一面,肤浅地挖掘创作背景等于投机取巧,牵强赋予原作意义也显得非常可笑。读诗当然需要想象力,美好的想象不等于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如此读诗,肉体和灵魂显然是分裂的。

 

4

《世说新语》说“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我觉得后面还可再加一句“语短情长,点到为止”,强调的是情绪上的克制。读诗忌讳感情泛滥,原作已经为读者留出了回味的空间,读诗人就不必自作主张地塞满了吧?翻阅《十九日谈》之后,让我打消了这些疑虑。

 

5

《古诗十九首》是一群“匿名”作者向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示弱”之作。“示弱”不是举手投降,而是以小博大。“示弱”比“示强”更能撞击人心,而大部分人都痴迷于在文学作品中秀肌肉。

 

6

今天的诗人“诗龄”到底能到多少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这恐怕要由诗人的生命质量和创作动力决定。那么问题来了,在原作这些匿名作者中,有多少是青年人,有多少是中年人,有多少是老年人?

 

7

《十九日谈》通过“诗脉”“诗旨”“和诗”“外传”“诗可以兴”五部分的精心布局,最终构成一个缜密有效的阅读体系。每个部分相辅相成,彼此呼应,为读诗人提供一个优质的范本。

 

8

作者杨无锐说,这本书是他“为读者提供一种私人阅读的尝试”。我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老师在学生荒芜的心田种下一棵树,一棵长在岩石上的树”。

 

9

如果将《古诗十九首》比作一棵树,“诗脉”“诗旨”“和诗”“外传”“诗可以兴”就是这棵树的“亲属”。“诗脉”即树根,它是阅读理解原作的基石,根系必须扎实且通畅,自由吸收泥土的滋养。“诗旨”即树冠,它是古代具有理论素养的文人对原作独到的理解,相当于给原作扣了一顶“帽子”。“和诗”即树皮,它是一位诗人向一群“匿名”诗人致敬的献礼,属于附着于树干上的灵芝。“外传”即树叶,它是与原作撞击出的思想火花,也是基于现实的冥想。“诗可以兴”即树荫,它是作者原创的“现代诗十九首”,作者以虔诚之心向原作幕后伟大的灵魂表达敬意。

 

10

“诗可以兴”,是作者从阅读体验中提炼出的最具诗意的光点,它在考验作者挖掘诗意的眼光和取舍素材的能力。处理得当就是高级的诗,处理不当就是分行的煽情。庆幸的是,我从这组诗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诚意,对他的创作动机心领神会。

 

11

我曾一厢情愿地想给“诗可以兴”的每首诗加一个题目,后来发现这个想法可笑而多余。《古诗十九首》有题目吗?作者创作的“现代诗十九首”也不需要题目。每首诗的第一句难道不可以作为诗题吗?

 

12

在外传中,作者多次提到西方神话宇宙中的英雄。东方西方,隔山隔海。英雄与《古诗十九首》字里行间游走的普通人,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有着相同的精神底色和人性的光辉。

 

13

在外传中,作者还提到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中国诗歌的巨擘也是写日常生活的高手,他们是那些“匿名”作者的转世也说不定。

 

14

李叔同六岁时读过《文选》,书中的每一首诗皆可朗朗诵读。在大师创作的诗词、填词中随处可见别离、乡愁、享乐等元素。如“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如“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15

有意思的是,弘一大师生平最推崇诗风硬朗的唐朝诗人韩偓,而大师最为世人所知的却是带有《古诗十九首》余韵的《送别》。

 

16

《十九日谈》插图色彩的使用,让我想起敦煌石窟赏心悦目的壁画。整体看来色彩对比强烈,用色单纯朴实,色调和谐统一。青靛、土绿、朱红、金黄以及各种不同深度的灰色,丰富了色彩的多样性,体现了颜色的明暗度。

 

17

敦煌壁画中的场景有“佛本生故事”“经变故事”和一部分供养人日常生活的故事。《十九日谈》插图所呈现的大都是古人日常生活的图景,这些美轮美奂的插图,精确地捕捉到了古代日常生活中很多动人的细节。

 

 

18

从起心动念到书籍出版,作者杨无锐从“而立”跨越“不惑”。这本书历经四年的岁月洗礼,被打磨得越发精良。扫去满地的时光灰烬,依然闻到淡淡的焦糖味的书香。

 

19

我向朋友们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作者以开阔的现代视野,坦诚相见的解读,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诗意盎然的隐秘仙境。

Read Previous

“十万个为什么”商标首例维权案终审获胜,少儿社获赔60万

Read Next

《万物有化学》科普知识讲座在京举行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