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2022年度“世纪好书”半年榜在世纪出版园报告厅隆重揭榜,50部上榜图书中既有倡导学术创新、引领社会文化思潮的专业精品,又有内容精彩生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大众读物。参与本次评选活动的学界专家指出,这份榜单集中展示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学术专业出版领域深耕长跑的一批标志性成果,尽管遭遇新冠疫情的空前冲击,世纪出版人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与一流作者联手应对,“躬身入局”,为市场和读者贡献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文化产品。


自2022年起上海世纪集团系统开展“世纪好书”的评选发布工作,此前已经评选产生四期月榜,此次评审和发布“世纪好书”半年榜是在常态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品牌化的重要举措。
本次半年榜评选工作历时一个多月,遴选范围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出版社2022年上半年的新书为主,围绕“主题出版”“专业学术”“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少儿”五大类别进行评选和发布。集团特别邀请各专业领域名家、作家评论家、出版专家、媒体书店代表等24位评委深度参与评审工作,于7月20日在世纪出版园区召开评审会,在各组首席评委主持下,经过各社讲书、评委推荐讨论与投票环节,最终50种图书从108个入围品种中脱颖而出,获选“世纪好书”半年榜。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高度聚焦新时代理论和实践成果,在“主题出版”领域持续推出重磅力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一书翔实记述习近平同志面对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上海,走遍全市当年的19个区县,着眼全局、扭住关键,抓党建、凝共识,抓发展、聚人气,确立新城市精神,赋予新使命新任务,丰富提升上海的气质与品格,短时间内让干部群众精神为之一振,使上海进一步蓬勃向上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上海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担当精神和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态度。该书于6月初首发至今,发行量已经突破120万册;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拳头产品《辞海》(第七版)缩印本是我国唯一一部普及性的以字带词, 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强国图志 ——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首次将250 余张不同年代的珍贵宣传画集结成册,生动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专业学术”领域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优势板块和传统特色,此次入选半年榜的新书以内容厚重、选题精强备受评委专家好评。美术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景中评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第三辑、第四辑)学术意义和普及价值兼备,“这套丛刊选材精严,设计精美,印刷精准,质量精善,让物质文物以现代的印刷文物现身,故为推荐” 。在范景中教授看来,世纪文景的《西方古典学术史》也很值得研读:“它不仅对我们的古典学,文献学、校勘学、文学史、观念史等学科提供帮助,也对我们的美术史学科,甚至金石学、考古学都有助益。” 《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叶祝弟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再见异兽:明清动物文化与中外交流》:“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是学界研究热点,将动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将其放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大背景下进行研究,该书有首创之功。本书旁征博引、东西互参、小题大做、洞幽烛远,熔地理学、博物学、图像学、新文化史、外交史等多学科知识于一炉,展现了历史学者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另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名实图考>新释》,对中国古代本草巨著进行了现代植物分类学阐释,全面而深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WIESEL 骨科手术学系列 (共9卷)》,堪称一场骨科顶级大师们烹制的手术技术盛宴;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的《巴洛克音乐:1580—1750 年的西欧音乐》,引领读者深度感受巴洛克音乐的华美世界。
评委认为,这次半年榜入选的“人文社科”类新书不乏名家力作,而“安静甚至略显专门、小众但却具有久远的思想和学术价值的作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多位专家对光启书局推出的《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和世纪文景推出的《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两部作品评价甚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纯艳谈到:“阿诺德·汤因比作为历史学家,他观察和思考其所处时代的教育、战争、宗教、科技等,这些观察和思考寓含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引导人们共同思考人类的明天会怎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笑一认为“刘子健先生是美国著名的华人宋史专家,以往讲王安石变法的书往往主要从政治、经济制度的角度来谈,但《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一书中还有篇章专门讨论王安石与北宋政治思想的关系”。方笑一教授还重点推荐世纪文景《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认为“作者突破了知识人的局限,本书可以看作当代田园生活的指南,更可以看作人对自然的一种理解。作者无意炫耀,也无意推广,只是将山居生活的小确幸分享给读者,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大伟教授评价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美国的分裂》一书,指出:它对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和深入的观察视角。现代国家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多元民族、文化和创造力的活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把种族、宗教、文化整合起来的“大熔炉”,但历史偏见、种族狂热正在使美国社会分裂到危险的程度。

“文学艺术”类半年榜榜单精彩纷呈,其中上海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的获选月度“中国好书”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是著名先锋派作家孙甘露沉潜多年的新作,评委认为:这部作品关于空间、行动、身份、速度、生死的书写充满现代的密集和坚硬,拓展了革命历史题材的美学空间;一位评委重点推荐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另两部作品《关于告别的一切》和《潮汐图》,他认为“《关于告别的一切》如此耐心、细密地铭刻人在时代与历史的河流中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切肤经验,这种讲述重新勘探和发现了‘追忆’之于人生和小说的意义”。而《潮汐图》测度和呈现着一种全球化与地方性之间断裂、混杂、演化的奇异景观,有中国小说中罕见的热带气象。也有专家重点关注世纪文景推出的巫鸿新作《中国绘画:远古至唐》,认为“作者在书中有意识地突破卷轴画的范围,把‘中国绘画’的概念扩大,把彩陶、壁画、屏幛、贴落和其他类型图画都包括进来,改变了既有的绘画史叙事模式,填补了绘画史远古至唐时期的空白”。
“科普少儿”类榜单的评委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领衔。梅子涵教授认为《中国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故事》很中国,从文字和美术结合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中国多民族的主要节日,这是今天的小朋友读者需要增添、拥有的知识;而《十万个冷知识》是儿童在教科书中学不到的,也是儿童的知识教育接触不到的,文字简单而有趣。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多年来活跃在儿童科普领域,他认为《发现大脑》一书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将该领域的发展史和研究者的探究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高深的科学知识用最通俗的语言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参与活动的评委专家对“世纪好书”寄予厚望。褚君浩院士谈到:“‘世纪好书’的评选,将会激发我们广大学者作家写出更多的好书,对我们这个社会精神财富的积累,也会起到重大作用。”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说,他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多家出版机构合作已久,十分认同世纪出版社人永远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书的品位放在第一位、把作者译者放在第一位的专业出版精神,他还热忱祝愿“世纪好书”榜单成为作者心仪的榜单,成为读者阅读的指南,成为学者神圣的家园,成为中国学术原创的策源地,成为世界学术的风向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认为,“世纪出版集团就是用万千好书守护千里江山,‘世纪好书榜’是我们这个时代情商和智商的一次检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张军觉得评选“世纪好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没有独立思考的意愿和能力,唯有我们去读书,那么才可能让我们坐下来真正地去思考更深远的问题。”作为“专业学术”类图书的首席评委,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彭卫国指出,“‘世纪好书’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为了进一步打造出版精品而进行的一种非常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好书的遴选、推广和传播的方式。希望通过‘世纪好书’的评选,以‘世纪好书’为抓手,塑造世纪出版的品牌,促进集团编辑在内容生产上进一步发扬传统,更主动地关照现实。”

在“世纪好书”半年榜发布仪式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强和评委代表陈恒共同为半年榜入选图书揭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宣读入选图书名单,与会集团领导黄强、阚宁辉、彭卫国、张国新和陈恒教授为入选图书责任编辑颁发荣誉证书。陈恒教授代表评委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江晔、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孙晖分别介绍了《千里江山图》《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的编辑出版思路与体会。彭卫国宣读了集团面向全社会征集“世纪好书”logo、海报设计、宣传语的方案,诚挚邀请长期支持集团精品生产、关心“世纪好书”评选发布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黄强在讲话中要求各出版发行单位和集团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动,坚持“双效”统一和内引外联,不断强化入选图书的宣传、推介和发行工作,真正实现“世纪好书”的价值转化。阚宁辉表示,“世纪好书”既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机制,“我们希望它更是一个面向读者、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全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