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和杠精讲道理?刘洪波《简单的逻辑学》新书推荐

你将受益一生的逻辑学入门故事书
入围“2020中国好书”《基本演绎法》
作者刘洪波全新力作
4大核心版块,50条用脑关键,120则说理实例
让你走出思维误区,重塑思维体系,说话更有条理,决策更清晰,行动更高效。

在实际论辩中如何借助逻辑思维的力量?如何更高效地讲道理?

我们都希望要做一个懂道理也会讲道理的人,而讲道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论辩的过程,一般要求我们能够合理、灵活地证明我们的观点或者反驳他人的观点,为此,我们必须懂得运用逻辑的力量。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该怎样借助逻辑思维的力量与他人论辩呢?作者刘洪波在《简单的逻辑学》里跟大家分享了四个方法。

首先,我们要学会规避不可以进行的讨论。

要知道,并非所有的论辩都是有意义或者有必要进行下去的,在某些情况下,有的讨论是无法或者没有必要进行的。比如,当对方的知识储备不足以理解你的话时;当对方不听别人的话、固执己见时;当讨论的主题没有意义或者结果时;或者对方压根没有讨论的意愿,只是礼貌性地敷衍时……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及时终止讨论。

比如,著名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鸡生蛋、蛋孵鸡”,如果我们回答先有蛋,那么就会产生新的问题——蛋是从哪里来的?而如果回答先有鸡,同样也会产生新的问题——鸡不是由蛋孵化出来的吗?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问题,再讨论下去也没有结果。因此,对于这类讨论,我们应该尽量规避,否则也是毫无意义。

其次,我们要学会捕捉对方语言中的漏洞。

论辩时,很多人总是希望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论据以最快的速度展示出来,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正所谓言多必失,说得多了,逻辑漏洞往往就多了,而富有智慧的人,往往不会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安静、专注地听完对方的陈述,同时寻找对方逻辑思维中漏洞,在风轻云淡之间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比如,一天晚上,某村习老汉近70斤的烟叶被盗,第二天他在孔四家的垃圾堆里发现了自己捆烟叶的麻绳,因此怀疑是孔四偷了自己的烟叶。民警来了之后,孔四辩解说麻绳是自己早上在路上捡到的,觉得好看就捡回了家,并声称那烟叶70多斤,自己又瘦又矮,根本扛不走。但民警还是一下子就发现了孔四言语中的漏洞,既然孔四认为麻绳好看捡回了家,就不可能马上丢进垃圾堆里。于是他假装信服了孔四的话,让他回去。临走之前,民警给了他一袋粮食,对他说这是乡里发给贫困户的粮食,让他一并带回去。孔四高兴地连声道谢,麻利地抓起粮食袋往肩上一背,转身就走。这时,民警却一把将孔四揪回,说:“你既说自己扛不走70斤烟叶,怎么70多斤的粮食却又扛得如此轻松?可见那捆烟叶你也是扛得动的。”孔四顿时无言以对,最终抵赖不过,只得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

在这个案例中,孔四的行为正体现了什么叫言多必失。很多时候,太过急于表达、不经思考说话,逻辑漏洞就会出现,我们既要学会捕捉对方语言中的漏洞,同时也要学会审慎思考、谨慎表达。

第三,我们要学会把问题抛给对方。

论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容易应付,但也有的问题不好应付,甚至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尴尬。在面对令人尴尬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把问题抛给对方,这样,尴尬的可能就是对方了。

举个例子。有一天,一位记者到白宫采访,恰巧看见总统林肯坐在一把椅子上刷鞋。记者惊讶地问道:“总统先生,你怎么亲自给自己刷鞋。”林肯抬头看了看记者,反问道:“请问记者先生,你平常亲自给谁刷鞋?”记者涨红了脸,灰溜溜地走了。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林肯正面解释为什么亲自刷鞋会非常麻烦,甚至还有可能会给这些专门写小道消息的记者提供素材,但用一个反问,林肯就把这个尴尬留给了对方,让对方无法继续纠缠。

第四,我们要学会恰当地使用一些诡辩。

诡辩的确是一种逻辑谬误,大多时候我们不主张使用,但在特殊的环境中,我们也可以把诡辩当成一种语言技巧,一方面,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可能面临的窘境,另一方面,则可能成为论辩战场上的奇兵。

比如下面这个案例,一位老人看病被误诊了,他通过偷换论题的方式把家属争吵的主题“医生该不该误诊”偷换成了“没有得癌症是否应该高兴”,帮助医生摆脱了窘境,也避免了一场医闹。可见,诡辩用得好了,在生活中也能发挥大作用。

但要注意的是,诡辩毕竟是一种逻辑谬误,违反了逻辑。如果不是像老人这样,是为了化解矛盾而使用这一方式,而是一场正式的辩论或者谈判,那么就可能被对手穷追猛打,导致整场论辩全线崩溃。因此,在现实中如果要运用诡辩,必须慎之又慎。

刘洪波《简单的逻辑学》就是通过4大核心板块,50条用脑关键和120则说理事例,清晰明了地给读者普及逻辑学知识。

本书的第一部分,让读者理解了逻辑思维究竟是什么,其实,逻辑思维就是我们正确思考问题的过程,而这也决定了我们讲的道理能否被他人信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第二部分,作者分享了逻辑思维的四条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及充足理由律。如果想要确保我们讲的道理是正确的,逻辑思维就不能犯错,而为了避免犯错,就要尽量避免违反这些基本规律。

第三部分,正如本文开篇所讲到的干货,他分享了在论辩中借助逻辑思维力量的四个方法,分别是学会规避不可以进行的讨论;学会捕捉对方语言中的漏洞;学会把问题抛给对方;学会恰当地使用一些诡辩,这些方法,将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更高效地讲道理。

不出意外,每个人都希望在与他人交流时,遇到的都是懂道理也讲道理的人,而逻辑思维正是帮助我们学会讲道理的关键。我相信,如果人人都懂逻辑,我们的社会就可能成为一个人人都懂道理也讲道理的社会,人们的交流与沟通就会变得舒适和顺畅,也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语言和行为的矛盾与冲突,少许多“对牛弹琴”和“鸡同鸭讲”的无奈。希望通过这本书,我们都能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

Read Previous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克莱尔·伦巴多女性史诗力作《亲爱的乔纳》出版

Read Next

《四合如意》由人文社出版,描摹“社交媒体一代”的生活情感变迁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