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人世间》,南有《望江南》。”这是《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在读完小说后给出的高度评价。
如他所言,《人世间》和《望江南》成为了今年春季现象级图书。《人世间》图书的热销源于央视开年同名电视剧的火热播出,那么,《望江南》呢?
截止到6月中旬,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望江南》在三个月内实现了第11次加印,这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领域实属不多见。
今天,我们将从文本内容、装帧设计和宣传发行三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望江南》能在70天内加印10次”,这些答案也不是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1.
家族故事、现实题材,受读者青睐
《人世间》所传达的“苦嘛?嚼嚼咽了”和《望江南》渲染的“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传递的是同样的情怀。
《人世间》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的获奖作品。小说从东北一个家庭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和百姓生活。同为茅盾文学奖得主的王旭烽时隔26年后推出的长篇小说《望江南》,也是关注现实题材。小说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近二十年间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浮沉和人物命运。
一北一南,周氏杭氏,两个家族的人物跨越时间和空间,在当前历史语境中形成了共振。
《人世间》和《望江南》关注的都是现实问题,在老百姓、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一点点融入家与国的宏大叙事, 以杭家人为代表的茶人一步一个脚印重建茶事,在人物命运的百转千回、茶业发展的转折起伏中展现了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书写了融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于一体的中国故事。
自八十年代以来,作家们在现代派的创作手法背后始终关注“人学”的本质问题。当前,年代戏、家庭剧、历史小说创作的兴盛,也体现了这一追求。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一定是具有共情能力的,要么和当下的生活紧密相关,要么能通过历史汲取力量融入到当前的生活中。
2.
好书也要好衣裳
《望江南》的题材固然珍贵,作者王旭烽的匠心和出版方的用心也很珍贵,但在讲这些内容和故事之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第一印象是——“书的模样”。
坦白说,《望江南》是我们近些年特别难得的“一稿过”的封面设计,从编辑到发行,从基层到领导,大家都很满意。
在对装帧打磨的过程中,编辑谢园园和设计师Mlimt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图书设计中,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怎样让设计师通过她的设计传达书的意图,表现在《望江南》这本书上,就是如何呈现出“江南”“茶”“春天”的气息。
针对这一难题,编辑一方面大胆启用了年轻的设计师,并给到了设计师以下几个关键词:扑面而来的春天感、杭州、龙井茶,另一方面也给设计师定下了几个实操类的素材:赵孟頫的字、从淘宝购得的几张老杭州地图。
最终,设计师凭借自己对于江南文化的感知力,拿出了我们都满意的设计方面。在封面设计外,社长虞文军还提出要做一张人物关系图和杭州的手绘旅游图,编辑和设计师也参考同类型的图书,并综合考虑必要性、生产周期等因素之后,做了一个别致的附加品,为产品赋能。它是一个风琴折页,打开折页,读者就能看见杭家人物关系图,而合上折页,它就是一个地图书签,带着江南独特的气质。
回过头看,在提升《望江南》“颜值”方面的工作中,最最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她对江南文化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她对自己的工作有要求,很自律,每一次拿出来的文件都让人觉得踏实、安心。
3.
营销、发行通力合作
一部好作品的诞生需要作家经年累月的打磨,也需要一个出版团队的耐心守候与协同推进。王旭烽是我社的重要作者,从《茶人三部曲》到《望江南》,这一份约定持续了数十年。今年春天,《望江南》在出版业内形成了一阵“飓风”,这和出版社领导工作部署,编辑团队、发行团队、印制团队中的每一位同事都密不可分。
2021年11月,在社长虞文军,总编辑、《望江南》策划统筹王晓乐,副社长许龙桃的指导下,编辑团队和发行团队双方展开多次讨论和沟通,并将《望江南》作为2022年度重点工作,将《望江南》的宣传发行工作视为一场全力以赴的“硬仗”。
在宣发过程中,营销编辑是桥梁、中介,需要不断沟通各渠道的情况,也需要牢牢把握宣传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反馈,更需要了解与思考内容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上市前期,我们这边筹备了完整的宣传物料,多达数十组的不同类型的稿件、视频、照片和其他物料,并逐步向100多家媒体、300多位达人、50多位专家精准投放、宣传。在整个宣传过程中,我们始终抓住“茅盾文学奖”“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北有《人世间》,南有《望江南》”等高频词汇,并根据动销情况,持续、有质量地输出。
截至目前,《望江南》荣登2022年3月中国好书榜、2022年3月光明书榜、2022年3月文学报好书榜、2022年4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22年2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畅销书榜、2022年2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好书榜、2022年2月浙版好书榜、2022年2月深港书评好书榜、2022年3月腾讯文化好书榜等全国各大权威好书榜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做了整版、半版报道。
在豆瓣、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数据斐然。其中,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400w;小红书领域阅读量超过1w的高达30余人,更有单条笔记点赞收藏20w人次;豆瓣累计想读数量6000人次,并持续两个月霸占热门图书榜。
此外,作者也积极配合我们的各种活动。王旭烽两度走进抖音直播间,《望江南》线上研讨会,与浙江图书馆合作的“走读活动”、“423读书日活动”持续升温。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读书日期间,王旭烽做客“当当”视频号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超过34万人次,图书单日销量超过1500册,她也被当当网评为第八届影响力小说作家。
持续的营销也带来了销量上的榜单效益,渠道方的助推更是如虎添翼。发行团队在电商当当、京东大力推新和导流,在当当新书榜上,《望江南》一跃成为NO.1,并长期保持新书前十的位置。天猫系也不断承接以搜索为主的流量,并形成转化。
目前,《望江南》结束了新书宣传周期,进入畅销图书榜单,紧跟着《文城》《生死疲劳》《人生海海》等畅销作品后。但对于我们而言,考验才真正开始,如何进一步聚焦各平台的流量,并尽快进入到以短视频为主线的抖音战场是接下去的营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