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文明城市?每个人心中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江永红的答案别具一格,他说:“文明与否则主要看人们写在脸上的心情,一个充满笑脸的城市才是文明城市。”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浙江开启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蓝图,省委提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的目标任务,并把“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列为2022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为什么是浙江?浙江为什么能?
近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文明密码》,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全面展示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仅深入细部挖掘浙江众多“虚功实做”的创新理念和实践,而且潜入浙江历史文化深处,解开丰硕成果背后的密码,带读者在“浙”里看见文明中国。

该书作者江永红为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全国好新闻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他坦言自己对写作对象一向比较“挑剔”,但采写这本书,让他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一个“浙粉”。甚至在与朋友一起交流时,每讲到实际问题,他也总爱把浙江的做法给对方介绍一番。比如,说起某市礼让斑马线强调了多少年也没有完全落实,他就给他们讲礼让斑马线是如何成为杭州的城市名片的;说起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设备更新了若干次,钱花了不少,投放还是老样子,他就介绍金华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讲到金华有一家农村垃圾分类艺术馆时,听者无不感到惊讶;有人说到医院看一次病要排4次队交3次费,他就讲杭州看病在网上预约挂号后就一路畅通最后拿药走人,回家后在手机上交费,听者无不先惊讶而后欣羡。

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文明城市?每个人心中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江永红的答案别具一格,他说:“文明与否则主要看人们写在脸上的心情,一个充满笑脸的城市才是文明城市。”
谈及本书创作缘起,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浙江省11个设区市全都上榜,实现了全省“满堂红”,这让包括江永红在内的不少人为之点赞的同时,产生了无限好奇:浙江是如何取得这般成绩的?为什么是浙江而不是其他省份?
“虽然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非常严格,但还是得亲眼看一看心里才踏实。”江永红希望通过实地采写,解开精神文明之花遍开浙江的密码,探究其中的独特原因。而采访越深入,他对这个题材的情感就越强烈,写作的冲动也越大。
在本书前言中,江永红讲道:“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明不是写在书本上的形而上的概念和逻辑演绎,而是现实生活中充满烟火气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在他看来,浙江的许多改革,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他所采写的这本新书《文明密码》也正立足“创建文明城市,说到底就是创建出一个让人感到愉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一出发点,跳出狭义的“文明办系统”之精神文明创建范畴,从相对广义的文明概念入手,不脱离物质文明谈精神文明,富有创见地围绕人的感受写文明,聚焦人与自然、人与国家、民众与政府、人与人、人与自身等关系展开叙事。这本书既注重对现实典型题材的挖掘梳理和文学性记录,又深入挖掘社会众多文明风尚的创建“密码”,记录其逐渐形成的历程、社会各方的努力以及最终的文明成果等。在不少专家、读者看来,这就是一部落脚在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上、血肉丰满、感染力强、可读性高的纪实文学佳作。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评价道:读完这本书,我清晰感受到了浙江发展成就的整体轮廓,这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更高阶的发展成就,一种浙江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精神富足感,一种浙江人“令人惊叹的富于创造力的智慧和力量”的迸发,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等为核心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新时代的扎实践行。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则表示:文明的密码其实就落在一点一滴中。江永红很好地处理了文学轻与重,大与小,弱与强,散与总。以一条斑马线,写尽一城车流;以一个烟头看尽半城苍生;以小小的排队,衡量一个市文明的高度,以拆高墙、西湖不收门票,展现了浙江城市管理的从容大度。城市文明的门槛,距我们很近,亦很远。临安初雨,会惠及他城吗?这本书可以告诉你。
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局局长汪守德在读后感中写道:“文明密码”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凝视和深思的重要命题,作者所进行的视野开阔、观照透辟、事例生动、语言精妙,颇富鲜明时代特征和独有思想含量的书写,使这部映照生活影像、启迪读者思致之书,既回响着铿锵激昂的当代旋律,更达到了非常难得的文学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