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家长从辅导孩子作业的“恶战”中解救出来?

疫情之下,孩子居家,很多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学习,血压猛增,脾气暴涨,如何把家长们从这种折磨中解救出来呢?还是要找出孩子居家学习难的原因。

神兽们之所以在家学习状况百出、头脑不在线,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相对于学校的紧张有序显得轻松和舒适,尤其对于家庭成员较多的家庭,各种事情的外界干扰大,会让本来心系游戏、好奇心重的孩子在桌子前坐不住,无法集中注意力,状况百出的“家长大战神兽”的经典戏码在家里上演。所以,在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成长期,锻炼孩子的专注度和培养学习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近日,接力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刘轩创作的新书《唤醒内在的学习力》。

为什么明明很勤奋,学习还是很低效?为什么背单词总是背了又忘?如何复习才更高效?如何面对考前焦虑?……作者刘轩在书中写道: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固定的,随着年龄增大,事情会越来越多,留给学习的时间会越来越少。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最高的学习产出,是我们在年轻时候就要解决的课题。或许学过的知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忘却,但获得的学习力,哪怕在你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也仍然会源源不断地为你带来收益。”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学习力、记忆力、阅读力、复习力、专注力、自控力、笔记力、时间管理力等10大方面入手,总结出50余种学霸都在用的高效学习法——康奈尔笔记法、费曼学习法、大脑清仓法等,还独创了帮助青少年专注的噪声掩蔽音乐、精力管理表格等,激发学习潜能与自驱力,发现学习的乐趣,精准训练大脑。

当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力都有所提升的时候,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不是“受难”,而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自然会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好感度。

这里分享几个书中关于炼成孩子专注度和学习力的简单方法:

建立孩子的“时间体感”,学会时间管理

刘轩在哈佛上学时发现,很多学霸竟然还是运动员,他们每天忙着划船、打球等等,正因为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变少了,这些运动员的时间管理能力反而都超强。从此便可看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父母不可能盯着孩子一辈子,陪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才是长久之道。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第一步:在孩子要写作业时,请孩子预估“做完这件事,大约要花多少时间?”,把预测的时间提前记录下来。

第二步:拿秒表进行实际计时,学习后做比对,看看二者差异。

如此重复几次,孩子的“时间体感”就会越来越精确,对时间的掌握度高,很有益于做时间规划或时间管理。

降低视觉杂乱,提升专注力

请你马上看看你家的书桌,是不是摆满了各种图书、笔记本、手办、零食和任何神兽想放在桌子上的东西?花点时间整理,把与当前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到一边去。最好只留下现在学习需要的课本和纸笔。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容易专心。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大脑可以省下力气,不用去抑制一些不相干的信息。虽然你可能会觉得“即使桌子乱七八糟,还是可以找到想要的东西!”确实有可能,但每次坐在书桌前,孩子的大脑就必须同时吸收眼睛看到的所有东西,这时大脑就必须耗费能量告诉自己:“这些东西跟我目前要专心做的事是不相干的,所以要视而不见”。而“视而不见”这件事也是需要花费脑力的。

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一心二用

我们先做一个实验。请爸爸妈妈分别在孩子的两个耳朵旁边说话,看孩子能否同时听明白爸爸妈妈在说什么。

很显然,不能!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同时”专注在两条信息上,听明白左耳的,右耳的就成为背景音,反之亦然。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有办法一心二用,甚至可以多项任务同时操作,但那其实不是“同时”,只不过是你在几件事情之间不断地切换注意力,这非常消耗脑力,效率也并不高。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心二用,也不要一心二用。

要想提升做事的专注力,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不是多头并进。

借助番茄工作法,避免过度消耗

番茄工作法是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发明的。他一开始用的是家里厨房的烹饪计时器,因为计时器是番茄形状的,所以就叫“番茄工作法”。

如果你手边有厨房用的计时器最好,手机也可以下载各种番茄钟App。

首先,为神兽设定好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间隔时段(我建议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按下倒数计时,在那段时间内心无旁骛地学习。时间到了,就让神兽休息片刻。以这样的间隔设定,四个循环就是2小时。在四个循环之后,可以再给15分钟的“下课时间”,多一点休息时间。

使用番茄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当闹钟提醒你要休息的时候,一定要乖乖休息!站起来动动身体、看看远方、喝杯水。虽然你可能会觉得精神还好,可以直接延长一轮,但我劝你不要这样!因为如果坚持到累了才休息,那时候其实精力已经开始透支,专注的效率也会变差。专注力可以被训练,但不要逞强!

明确当下最重要的三件事——“我最需要做什么”

每天睡觉前,让孩子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二天最重要的几件事,用“我想要”三个字开头。

例如:

写完后念几遍,第二天早上再念一遍,这会带给孩子更清晰的生活目标与学习目标,动力会增强很多,而且不容易出现抗拒心理。

读书当练功,蹲好马步一步一步来,相信假以时日定能看到孩子的质变。

学习需要仪式感——3,2,1!Action!

在拍电视节目时,当一切准备就绪,会有一个人开始倒数:“五,四,三,二,一!”然后拿着板子“咔嚓”打一下。光是这一个小动作,就能启动潜意识,开始专心工作。

刘轩在自己的孩子千千和川川身上重复这个实验,发现也很有效。比如叫他们整理房间地上的玩具,可能半个小时之后,他们还在玩。后来他拿出手机,打开计时器,说:“好,我们现在要开始整理房间,看你们多快能做好。来,你们自己按下开始键。”

他们一按下去,看到时间开始跑,两人就变得非常专心。会不会分心?偶尔还是会,但光是这个启动的仪式,就非常有效果。

如果孩子学习不够专注,你也可以试试看。

珍视孩子的“为什么”,强大孩子的求知欲

想维持孩子对学习的“好感度”,关键在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有很多为什么,有时如果孩子问到大人或聊到什么不知道的东西,就要在一起上网搜索、研究一下;当大人发现什么新知,我应该分享给孩子听。

这样做是有感染力的,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有趣的。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和从学习中获得的快乐,这比孩子得高分更加重要。

刘轩在新书《唤醒内在的学习力》中,不仅提供了常青藤名校学霸的十大高效学习法,还带着孩子们辨识学习效力,对于孩子们经常使用的只做笔记不用脑力等无效学习给出了明确的辨别方法,熟练并不等于学会,这也和大脑的记忆方式有关。

“对于学习而言,学会一样东西,绝不是把有关它的信息储存进大脑中,就算完成了学习的过程。恰恰相反,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让你能够把储存进大脑的信息取出来。”

对于家长而言,刘轩给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未来社会,学霸的定义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很多孩子成绩好却不快乐,也有很多人成绩不好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越来越好,学习本是一件可以让生活变得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个负担。所以家长一定要妥善引导,让孩子养成获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Read Previous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艾·巴·辛格 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全新译本《傻瓜吉姆佩尔》 全新上市

Read Next

这本《文明密码》,如何让知名作家成为了“浙”粉?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