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1周年,回顾71载人文社的创造与梦想

1951年3月28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今天,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了71岁生日。在这个格外重要的日子里,人文社举办了“你好,人文社——庆祝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1周年”直播活动,著名作家张炜、李洱、祝勇、江南,人文社的老编辑何启治、文洁若、弥松颐、罗君策、张福生,与广大读者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汇聚一堂,共同感受文学的温暖和力量,共同勾勒人文社的梦想与未来。

此次直播活动得到了学习强国、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读书等10余家大型媒体的直播支持,观看量超过100万人次,“人民文学出版社生日快乐”“你好人文社”双话题浏览量接近200万,在读者中反响热烈。

名家与名编共结71年文学情缘

回望人民文学出版社71载春华秋实,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建构起璀璨的文学星河。璀璨星河背后,凝聚着作家的创造、编辑的努力与读者的支持。

此次直播活动围绕名编、名家展开,由“走进人文社名编书房”“文学对话——我与人文社”两个分主题构成。

在“走进人文社名编书房”部分,在线读者跟随着直播镜头走进了何启治、文洁若、弥松颐、罗君策、张福生这5位平均年龄80余岁的人文社著名编辑家书房。观览他们的书房,聆听他们讲述在人文社的工作与生活,汲取他们对于文学与人生的见解,读者仿佛置身于人文社广博与包容的文化氛围、严谨与精深的学术作风和层出不穷的经典著作中。

在“文学对话——我与人文社”部分,张炜、李洱、祝勇、江南等人文社作家代表分别讲述了自己与人文社的文学情缘,回顾了作品难忘的出版故事,更与广大读者分享了对文学与写作、文学与生活的感触,他们的分享充满暖意、予人启示。

活动结束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率人文社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给所有人文社的作家、读者朋友们表达了感谢,对人文社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臧永清社长表示,在这71年里,人民文学出版社始终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道成长。人文社用她出版的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滋润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田,人文社作为中国文学出版的国家队,出好书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人文社71载使命与创造

1951年,在北京东四头条的文化部大院里,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冯雪峰与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聚集一堂,筚路蓝缕,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开始跋涉。

71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坚持“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办社方针,用文学记录难忘时代,用文学成就有趣灵魂,用文学打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人文社71年间共出版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优秀作品以及文学理论、高校文科教材、人文科学著作等各种图书近两万种,发行总量近13亿册,形成了高品位、高质量、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文学图书体系,进而形成聚合“名家、名作、名译、名注、名刊、名编”的著名文学图书出版品牌。

基于对出版社品牌的追求、对时代的关照和对原创作品的重视,人文社是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中获奖最多的出版单位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原创长篇小说领域最权威的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活动中,人文社几乎从未缺席,占据了全部获奖图书的半壁江山。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东西的《回响》、范稳的《太阳转身》、铁流的《靠山》、王安忆的《一把刀,千个字》、梁晓声的《我和我的命》、周大新的《洛城花落》、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走读》、康震的《康震古诗词81课》、邵丽的《金枝》、李兰妮的《野地灵光》、李修文的《诗来见我》、马未都的《背影》、葛亮的《瓦猫》、兰晓龙的《冬与狮》、老藤的《北地》、止庵的《受命》、庞余亮的《小先生》、老藤的《北地》、托马斯•亚瑟•毕森的《1937,延安对话》、郭英德与李志遠纂箋的《明清戲曲序跋纂箋》、《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图书,入选了“中国好书”“书映百年伟业推荐书单”“中版好书”“光明书榜”“新浪好书推荐”“华文好书”“中华读书好书榜”等全国各大重点榜单。其中,人文社有八本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月榜,有五本图书入选中宣部“书映百年伟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荐书单,入选数量在全国的出版社中名列前茅。

2022年,人文社还将出版一大批当代著名作家的新作,以及君特·格拉斯、J.M.库切、大江健三郎、伊莎贝尔·阿连德、安妮·普鲁、金爱烂等外国大作家的作品,受到媒体和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与期待。

新出版时代下的机遇与创造

新世纪以来,伴随出版市场的繁荣与多元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出版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人民文学出版社视挑战为机遇,在主营业务之外,积极尝试融合发展,在国际合作、数字出版、文创产业、创新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人民文学出版社电子书、有声读物出版经过十余年的开拓与奋斗,立足于品牌和资源优势,形成了以读者和市场为导向,纸、电、声融合出版,多样化运营的数字出版格局。自有平台“人文读书声”目前在售产品400多种,用户70多万,付费用户超过10万人次。同时,积极尝试推出多种形态融合出版产品,以数字资源赋能纸质图书,让古今中外名著既能读也能听。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建社以来,始终肩负着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广优秀中国文学作品的使命。自2008年对外合作部正式成立以来,人文社图书版权输出数量逐年增加,已进入欧洲、北美、南美、阿拉伯等广阔市场,版权贸易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飞跃。在全球疫情蔓延、海外出版社面临经营危机、全球意识形态对抗加剧的2020年至2021两年间,输出品种超过160种。

2019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文创部,并建立了自己的文创品牌“人文之宝”。三年来,文创部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品牌优势和读者资源优势,打造以古典文学IP、外国文学名著IP、现当代作家IP,以及合作授权IP等为创作资源的文创产品。2021年,人文社文创部收入已超过1100万元,成为出版业文创发展的领头羊。

在新媒体时代,面对始于2020年的全球疫情,人文社不断创新新媒体营销,为人文社实现逆势增长贡献了一份力量。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媒体平台建设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账号粉丝量多达300万。与字节跳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莫言、康震等多位知名作家开通抖音帐号,首条视频播放量即达到百万次,单条短视频可推动全网销量五万册。“哈利·波特”系列直播活动两年间累计有超过一千万人在线参与。2021年12月31日,人文社开风气之先,成功举办“文学·中国”跨年直播,直播当天观看量突破千万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今年3月22日至4月底,人文社还与北京图书大厦联合举办了“人民文学出版社71周年社藏名家手迹展”,展示出的是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冯雪峰、叶圣陶、丰子恺、钱锺书、朱光潜、丁玲、季羡林、魏巍、周立波、启功、王瑶、严文井等23位现当代大家的亲笔书信,信函的内容多为作家与人文社的编辑在图书出版方面的交流。这一封封的作家信函,体现着一本本名家著作诞生前的完善之路。

对于人民文学出版社而言,71年是一个坐标,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站在这个起点上,人文社真诚呼唤热爱文学、热爱生活与热爱读书的读者深度走近经典、走近作家、走进人文社、走进中国文学。

Read Previous

文学照亮远方,诗意常驻心田——京东图书第二届文学月启动

Read Next

人文社71周年庆开启京东文学月 海量优质文学作品带来文学盛宴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