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书业总体保持在相对平稳运行的状态。这一年,因疫情而遭遇新世纪以来首个负增长的图书市场开始出现小幅回升,虽然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依然让从业者对后疫情时代图书行业的回暖充满信心。
也正是在充满变量的时代,对于实体书店而言,“稳住”基本盘更加不易。过去一年里,实体书店在历史的偶然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下曲折前进,当艰难维持的平衡开始出现隙罅,作为传统渠道代表的实体书店,终究需要思考如何才能不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如何稳固甚至重拾自己的“江湖地位”,如何通过不断地变革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
2021年实体书店活得还好吗?新的一年实体书店如何找到可以持续发展的“莫比乌斯环”?《出版人》杂志采访了近20家不同类型的书店。
本文为实体书店高端访谈系列,受访者为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时军。
《出版人》:2021年实体书店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时军:从探索和创新来说,一是线上直播:2021年我们历经了多次直播实战,从1家门店试点直播发展成为40余家门店联合直播,克服了单一门店小团队运作带来的的流量受限、产品资源匮乏、后期支撑无力的劣势,探索出了一套专业的直播带货运营流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线上服务、线下体验闭环。二是微店建设:为了提升门店运营效率,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湖北新华在全省大力推进微店建设,明确专人负责微店建设工作,做到“一店(分公司)一网(微店)一平台(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把用户刚性需求与日常消费相结合,提高微店转化率。三是会员体系建设:结合全年各个热点契机,我们把线上社群、会员推广、公众号、直播、视频号全部结合,做到门店紧抓到店客流,人人会员化;打通线上线下,拓展会员服务渠道;丰富会员福利,彰显会员价值。
《出版人》:这两年针对实体店面采取了哪些策略,成效如何?
时军:近两年,湖北新华加快实体书店全面转型升级,全力提升书店运营能力。在具体运营模式上,我们坚持以“店”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推动由单纯的产品运营向“产品+服务”运营思维转变。
重点实施“三抓两拓一建”工程:
“三抓”就是抓改革,强化店长负责制落实,创新培训方式,实现门店团队能力升级;抓营销,强化会员+产品+活动融合,创新营销模式,实现门店营销能力升级;抓服务,通过社会效益考评、实体书店服务贯标考核、星级示范店评选等树标杆、立示范,强化市州标杆引领,创新服务标准,实现门店服务能力升级。
“两拓”就是拓渠道,强化线上渠道建设,加快新技术运用,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提升全渠道运营能力;拓业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在转型升级门店围绕“图书+”“文化+”,进一步丰富经营业态,强化品牌招商,积极引入党建活动、教育培训、VI体验等新型业态和品牌营销活动,打造集阅读、学习、娱玩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消费体验空间。
“一建”就是建标准,加快门店智能化建设,通过客流量分析系统、货架位管理系统、会员营销系统等,形成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模型,指导门店对消费者精准画像分析,挖掘潜在消费需求,提供精准营销和服务。
全面推动书店转型升级以来,湖北新华实体书店运营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业态多元化、团队专业化、服务智能化,实现了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从“传统营销”向“品牌营销”,从“产品运营”向“空间运营”、线上线下融合、门店智能化运营的转变,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店内店外一体化“双循环”发展格局,全省实体书店实现了形象、业态、营销、服务等“四个升级”,取得良好成效。
《出版人》:2021年有哪些门店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相比升级前整体发展情况如何?2022年有哪些新开、重装的店面?新开书店主要集中在哪几个子品牌,有什么特色?
时军:2021年我们对咸丰、公安、南漳、蕲春、团风等县级中心门店进行升级改造,将升级改造后的县级中心门店打造成当地文化标杆和文化名片,发挥其地方特色文化融合、传播、展示作用,以丰富的经营业态,多重感官体验,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图书及多元文创、咖啡茶饮的销售。
2022年计划,全面完成全省市(州)级的中心书城升级转型,重点以襄阳、宜昌、十堰、孝感等中心书城项目升级改造为核心抓手,全面启动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及服务内容的升级转型。
华师倍阅
近年湖北新华持续快速推进高校校园书店项目建设,创新发展逻辑,强化运营管理,创建了“倍阅”高校校园书店独立子品牌,获得了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2021年全省新建成开业高校校园店10家,湖北新华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延展服务功能、优化业态布局、链接文化资源,深度服务师生文化消费需求,把全省“倍阅”高校书店打造成为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新地标,最终形成覆盖全省、辐射荆楚、影响全国的高校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
《出版人》:您对实体书店的整体发展情况有何判断?您认为实体书店还有机会做大蛋糕吗?
时军:我认为实体书店的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纸质阅读,从阅读方式、内容、场景及交流的平台等阅读环境要素集成,实体书店仍需要不断以“用户”的视角加以完善或发掘。全国实体书店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早已不仅仅是单一的图书卖场。书店虽然很多,但分布合理,且坚持特色经营,形成了多种面向不同群体、特色鲜明的主题书店,并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构建消费场景,这是线下实体书店的优势。消费需要场景,实体店在未来的几年中还将持续通过场景的勾画和体验的优化,让更多消费者从线上回到线下,去享受更多维度的服务和阅读体验。
目前,实体书店已经做到了产业融合,实现多元发展、跨界融合等全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实体书店的商业逻辑在不断革新,相信未来还会出现全新的业态组合和商业模式,推动实体书店不断破壳新生。
《出版人》:在当下的环境及市场格局中,对于国有书店来说,如何理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时军:新华书店是一个国有企业,作为企业而言经济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必须要有效益,但国有企业的社会目的也是鲜明的,那就是要为社会服务。对于国有书店而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是对立面,新华书店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来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将规划蓝图绘到底。
在既定目标下,书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
一是要以新的思维模式和视角来看待书店的转型升级。实体书店的运营重点是思维模式创新,要解放思想来促进发展,要以阅读服务为核心、文化空间运营为载体、文化活动为内核,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纽带的运营思维模式为基础,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模式,逐渐实现书店的转型发展。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好新华书店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持续推动工作内容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坚定不移地做强主业、做大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提高经营质量和水平,适应当下市场环境,全面推动业务发展。
三是建立新的渠道。实体书店要加快网上发行渠道的建设,加快推进业务互联网化,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将线下体验与自有电商平台、会员体系相结合,对内依托门店、对外依托机关单位,实现店内店外市场业务的延伸和拓展。同时要提升服务能力,服务于中心工作中,服务于各个机构,以“闯出去”的精神来提升新华书店的影响力及品牌价值。
四是构建新的文化服务的软实力。包括团队建设、员工培训、文化活动策划能力,营销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要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运营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为重点内容,以“店”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品+服务”运营思维的转变,提升服务来全面促进书店影响力的提升,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感谢战略合作伙伴北京开卷的支持
- 北京发行集团徐威:实体书店仍大有可为
- 甘肃新华张晓东:实体书店要从“书商”向消费服务提供商升级
- 广东新华谢芸:加速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多样态的文化服务体系
- 湖北新华时军:实体书店要构建文化服务软实力
- 济南市店马学军:书店想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改革
- 江苏凤凰新华许大华:以消费者需要为核心不是一句口号
- 皖新传媒:重新擦亮“新华书店”金字招牌
- 钟书阁陶舒婷:实体书店要进行差异化经营
- PAGEONE书店陈鹏:实体书店应持续在内容领域深耕
- 漓江书院于媛媛:实体书店要与时俱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 广西韬智书店王波:要不断提升实体书店的后端建设能力
- 稲诚及所庄宁:书店要开在读者不太辛苦就能去到的地方
- 布衣书局胡同:未来,书店作为“有书空间”的意味会越来越强
- 普通读者书店联合创始人韩钊:书店要精挖需求、聚拢圈层
- 彼岸书店主理人钠木:经营书店要守住书店的“心”
- 让短视频时代的阅读回归“慢节奏”,《2024年学前及中小学生寒假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近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