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存在主义鼻祖克尔凯郭尔,另一个是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2021年11月11日,现代主义文学鼻祖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两百周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向世界文学画廊提供了个性鲜明、发人深省的经典形象。读者往往不仅是沉浸,而且是“生活”在主人公的世界,进而在人物的言谈举止、内心活动中发现熟悉的人、亲近的人,甚至是自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每个人设都肩负使命——揭示不可思议而又艰涩苦楚的生活真相,而这真相的核心关乎人性的奥秘。
陀氏有名言:“魔鬼和上帝争斗,战场就在人心。”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推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系列,以《穷人》《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赌徒》展现四个你或许并不陌生的“人心战场”。
四部作品 四种人格纠结
《穷人》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他凭借这部“怀着热情,几乎是流着眼泪”写成的小说,在俄国文坛闪亮全场,赢得“新的果戈理”的赞誉。当时最著名的评论家别林斯基赞扬说:“《穷人》的特点是深刻理解和表现了人的悲剧性一面。”在这部书信体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了一个在物质层面极度贫穷的人,但他没有因此而丧失自我意识,没有因此而丧失爱的愿望和爱的行动力。主人公马卡尔的呐喊振聋发聩:“做一个高尚的人吧,在患难中要坚强;您要记住,贫穷不是罪过。”
在《穷人》的姊妹篇《双重人格》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次把分裂人格引入文学。一个温顺的人,由于长期遭受屈辱,内心的恶魔被激出来,仿佛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引发了一场又一场激战:忠厚与狡猾,正直与卑鄙,耿直与谄媚,诚实与欺骗,宽容与算计……
创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速度之最的《赌徒》,无论是在爱情描写中还是在赌博细节描写中,都有着较多的自传成分。赌博的狂热曾经长期控制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写完《赌徒》后他彻底金盆洗手,留下一部写尽了赌博恶之花的小说。
《地下室手记》被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路标作品。这部俄国版《哈姆雷特》以其反英雄、反理性直接影响了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加缪创作《堕落》,被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称作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生涯的顶峰”。
在“穷人”“双重人”“赌徒”“地下室人”的内心挣扎中,我们不难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生命的理解。理想的生命形态是怎样的呢?正如他在写给哥哥的信中所说:“生命是一份礼物,生命是幸福,每一分钟都可能成为幸福的一个世纪。现在,如果改变生活,就会以一种新的形式重生。”
精耕细作 增加阅读收获
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适应碎片化阅读趋势,每年推出一位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一个小型系列,以独特的思路精选代表性作品,将更多的文学常识、文学理念渗透在丛书的编选中,力图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丰富对作家及其作品的认知。
译本的精良自然是重中之重。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为例,四部作品均采纳国内权威译本。《穷人》的译者许磊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知名编辑,翻译有普希金、屠格涅夫、柯罗连科等人的作品。《双重人格》的译者臧仲伦教授生前是北京大学教授,翻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大量作品,并与巴金先生合译了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赌徒》的译者刘宗次教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了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雷巴科夫等作家的小说。《地下室手记》的译者刘文飞教授是著名翻译家,曾获俄罗斯友谊勋章。
除了内容上的高标准,这些小套书在装帧形式上追求精致。全部采用精装,不仅符合经典作品的定位,而且可以增加阅读的仪式感,这些书放在书架上想必应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俄罗斯不仅是一个文学大国,也是一个艺术大国,有深厚的文学插图传统,为了体现这一点,这套书中配有俄罗斯著名画家专门为作品绘制的插图。这些插图以卡片的形式呈现,既方便读者欣赏,也可以作为书签使用。希望这些内容和形式上的设计可以丰富读者的体验,增加读者的阅读获得感 。
曹文轩、刘文飞、赵桂莲周末鼎谈:
读不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曾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这是怎样一种独特的文学创造?
11月5日,著名作家曹文轩、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刘文飞、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学教授赵桂莲共同出席人民文学出版社“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带读者探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宇宙”,认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路标意义,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曹文轩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代主义文学开山鼻祖式的人物,其文字几乎全部倾斜在异常之上,发现了存在于暗处、背面、侧面的一望无际的新主题领域。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不仅含有大量的社会学命题,还包含大量的心理和哲学命题,因此,人文社这套作品命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是完全说得通的。
赵桂莲则提到:“我们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总体的感觉可能是沉重、压抑,但时不时有光明、灿烂的东西涌现,他是在深入挖掘复杂的、阴暗的人性,但从不丧失希望。”
对此,刘文飞作为《地下室手记》的译者,有深刻的感悟:“《地下室手记》这个作品是在地下室的自我忏悔录,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尝试把自己不敢说的东西说出来,这触碰到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这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人身上寻找人”的证明。
在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两百周年之际,人文社社长臧永清也提出“后文集时代”概念:“如何让我们丰厚的文学出版资源满足新的阅读需要,如何通过增加编辑含量从而增加读者的获得感?”这套“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是一个探索。
据悉,七卷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也即将在11月11号与读者见面,对于热爱俄罗斯文学、热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佳作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