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全球危机视野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机1520-2021》在京首发

9月15日,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节(BIBF),《危机1520-2021》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本书由颉腾文化策划、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

《危机1520-2021》的作者郭勤贵是京城知名律师,同时也是一位金融、经济、商业与科技史研究者,谈及这本书的创作初衷,郭勤贵在新书发布会上感言:“我看过很多历史书和危机主题的书,但是专门写近现代危机史的书非常少,人们往往惧怕危机,但危机如影随形,大到国家兴衰小到公司命运,繁荣中蕴藏着危机,而危机的出现往往带来新的转机与变革,历史的发展其实就是在危机中不断进化的。因此读史不能只看兴不看替,不能只看盛世不看危机。”

郭勤贵在会上分享了这本书创作背后的故事:“这本书的创作难度非常大,500年的历史时间跨度,各种危机的梳理与复盘,为此在一年的时间里我阅读了200多种书籍、1000多篇相关文献,有时为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一个货币的单元,就要查阅很多资料,耗费一周的时间”。在这本书中,他以1520年大航海及地理大发现作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和全球化的开端,以各种危机为主线,与危机有关的历史事件为框架,分析和探讨了危机的成因、危机解决之道、危机背后的逻辑规律、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发布会上,北京颉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中华讲述了《危机1520-2021》的策划出版历程和思考。在谈到策划这本书的目的时,他表示:“去年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危机,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中国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和作者当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危机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当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时,我们能从危机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希望通过《危机1520-2021》这本书,可以尝试着寻找一点启示与答案。”

 

在介绍这本书的出版历程时,周中华感概道:“在出版成书过程中,我们和作者对内容设计、目录结构、阅读体验等进行了非常仔细的打磨,十几次易稿,最终是为了给读者呈现一本有内容价值、可读性强的高品质图书”。他认为《危机1520-2021》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系统性梳理。它涉及战争、瘟疫、货币、金融、科技、政治、全球化、国际秩序等,从多个视角分析与解读各种危机的发生、特点和周期状态。

二是逻辑性分析。历史上的这些危机不是毫无关联的孤立存在,而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作者在书中对五百年来发生的全球危机进行了拆解、剖析和总结,在杂乱无章的危机中寻找出背后的脉络、规律与逻辑。

三是故事性呈现。为了阅读能够轻松点,这本书主要以故事的方式来呈现,与危机关联的各种历史事件是这本书的内容框架,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是趋势性借鉴。这是本书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们希望以史为鉴、以人为鉴,为中国在百年未遇的历史机遇下,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些历史借鉴和参考。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新阅读》杂志社长助理宗蕾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Read Previous

以“应战”对“挑战” 化“危机”为“生机” 后疫情时代中国和东盟童书市场的变化及合作策略 ——第二届中国—东盟少儿出版阅读论坛侧记

Read Next

奈飞暴跌,媒体产业王冠再易主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