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镌刻在石头上的艺术宝库——评《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

文/ 薛勇强 

石钟山石窟,又名剑川石窟、石宝山石窟,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宝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方圆约3平方公里的石钟寺、狮子关、沙登箐三个区域的岩壁上,是我国唐宋时期的南诏、大理国的艺术瑰宝,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联合考古队在1999年的考古调查结果,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的开凿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整个石窟开凿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形成规模,前后相续320多年。石窟造像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流传于大理白族地区的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的佛、菩萨、明王、力士等造像,还大胆地开凿了“阿姎白”女性生殖崇拜雕刻,南诏王室的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图像等内容,这在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石窟造像造型生动,形象逼真,雕刻技巧纯熟,线条细腻流畅,且题材内容丰富,构思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可以说,石钟山石窟是南诏、大理国500多年历史上所留下的最具体、最形象、最集中、最丰富的文化遗迹,是研究唐宋时期云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艺术、民族历史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是我国古代各民族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是白族等少数民族对伟大的中国文化艺术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巨大贡献。同时,石钟山石窟是在我国北方石窟艺术走向衰落之际的中晚唐及宋代雕刻完成的,它代表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

这部《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央美院罗世平教授牵头,联合剑川县政府、四川美院、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根据石钟山石窟的自身特点,立足于美术考古、美术史、民族学跨学科立场,通过文字调查,借助三维数字测绘、光栅扫描等前沿技术手段,尽可能完整且忠实地记录该地区17窟、233躯造像的现状,以形成对造像样式的外来与本地改造、佛教造像与本地王权等研究成果。这本书从内容编排到版式设计,再到高清印刷,尽可能反映石窟造像的原貌和细节。

这本书的面世,将为广大读者打开一个了解我国西南石窟造像艺术的窗口。正如本书的作者、中央美院罗世平教授所说,这些石刻作品在图像样式、艺术手法上兼收并蓄,别具一格,集中展现出西南民族在参与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所展示的艺术风姿和独特面貌,不愧为“妙香佛国,南天瑰宝”。

书名:《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

作者:罗世平  主编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定价:160.00元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Read Previous

电影咖下凡拍网剧,是“北辙南辕”吗?

Read Next

勇敢探索,积极思考,给孩子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