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影上书房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承办,桂林市摄影家协会、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协办的“凝视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1840年代至今)”影像展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拉开帷幕。广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滕彬,桂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韦毅刚、秦杰、吕建伟、邓云波,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坚,桂林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席华,桂林市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羊将华、朱一飞,桂林市职工摄影协会副主席钟铀等领导、嘉宾、观众一同观看了展览。
嘉宾合影(张建恩/摄)
本展览“凝视中国——外国摄影家眼中的中国(1840年代至今)”基于影上书房宏富的摄影书收藏,将摄影术发明以来,跨越了19、20与21世纪这三个世纪的外国人以摄影方式观看中国并且以摄影书的方式作为最终呈现方式的历史做了梳理和展示。展览将这段“凝视”中国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840年代至1949年;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今),呈现过去近200年里国外摄影家观看到的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展现了三个世纪间中国广袤土地的历史变迁与文明演进,可谓以影像展现中国世纪变迁的图像史。通过这些影像,观众可直面、深刻地感受到1840年至今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同时,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更好地通过摄影书这一特别的表现形式与媒介,更具体地了解外国摄影师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以及他们所看到的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感受到摄影对于中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分领略摄影书的独特魅力。
今年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共产党,其艰苦奋斗的经历当然受到西方关心中国之命运的各方人士的关注。此次展览特别展出了几本珍贵的直接聚焦中国革命实践的包含了大量照片的珍贵图书。这当中包括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与哈里森·福尔曼的《北行漫记》等,其中的影像资料为我们多角度地了解中国革命与抗战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图像信息。
展览现场(马晓宝/摄)
本次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北京/上海双城记”部分,将外国摄影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关注、拍摄制作的关于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的影像放在一起。北京与上海,无论在历史还是在气质上都非常不同,将其相关影像展出,就是为了让观众看到具有不同特质与历史的城市,是如何探索其特性,以及反映在这种特性探索中的摄影的潜能与可能性,同时表现中国这一“中央之国”的多样性、包容性与开放性。
开幕式结束后,“凝视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1840年代至今)”学术讲座在独秀书房·旗舰店举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先生通过网络平台与现场嘉宾、观众进行线上分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馆长、美术分社总编辑张明主持讲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馆长、美术分社总编辑张明主持讲座(汪娟/摄)
顾铮先生依据本次展览内容,为大家介绍了该展览的策展思路、展品情况、展览形式及相关背景,包括外国摄影家在通过摄影“凝视”时,其摄影的观念与手法因中国自身的变化以及丰富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影响。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潘百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