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赵丽宏新作《变形》由人文社出版,诗歌让成年人成长为儿童

日前,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散文奖、国际诗歌大奖获得者,著名散文家、诗人赵丽宏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发布了他最新的诗集《变形》。主持人曹可凡、诗人欧阳江河、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朗诵家刘家祯出席活动,多家直播平台同步向全国网友全程直播了发布会。

“是真实的故事,不是虚构的传说。我的98岁的母亲,在她的床头,搭起一个隐秘的书架……”一夜之间,著名诗人赵丽宏的诗《母亲的书架》,在朋友圈被刷屏了。这首诗凝练节制、饱含深情,描写了母亲对儿子含蓄而深沉的爱,朴素而动人。有网友读完留言称,令人泪目。

在活动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在这本书里,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在这本诗集中有非常好的呈现。诗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包括他内心的纠葛与感知,全部浓缩于一本诗集中。同时哲理性非常强,赵老师把‘干’和‘润‘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文学书写怎样才能动人?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在现场谈到文学写作时表示:“语言不仅仅是修辞上的革命、花哨、炫技,需要有超越语言背后深刻的人性、人道、宇宙观。赵丽宏先生可以一直不停的写作,在于他语言的平实,不玩花活。他忠实于自己,反而可以把写作写到深处。”

同时,欧阳江河认为:“读赵丽宏先生诗的时候,我可以透过对印刷体的阅读,进入到那个写作阶段,那是一个犹疑、寻找、自我否定、自我再次肯定的阶段,这是诗歌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阶段。”随后,欧阳江河总结了他在读此书时感受到的五个层面的“变形”。

主持人曹可凡从诗歌翻译的角度展开话题:“赵丽宏老师薄薄的一本诗集,有十几种不同的文字,通过这种文化输出,让不同文化背景、各个民族的诗歌爱好者接受它、理解它,感受它,这本身就是中文文本的魅力。”

赵丽宏则表示,诗歌把人们变成少年、童年,诗人可以用当年幼稚的目光观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人生和生命,进而表达出来。 “这不会是我最后一本诗,我还想让自己的生命有质量的活着,我还会读书,还会写作。今天欧阳讲话对我很有启发,‘五个变形’,我继续还会变下去,变到最后,越来越纯真,越来越回到我的本初,这是每一位诗人都要追求的美好状态。”他说。

赵丽宏在散文、诗歌的写作上均有建树,迄今出版作品80余部,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表。作品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首届冰心散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13国际诗歌大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还有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赵丽宏在诗歌领域数十年悉心耕耘,为文坛贡献出许多令人难忘的精彩篇章。诗集《疼痛》曾经引发诗坛“现象级”讨论,并斩获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

赵丽宏此次发布的最新诗集《变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其两年间创作的66首全新诗歌作品,充分浸淫“变形”母题的精髓,不仅揭示了人性的深度,亦包含了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广度。作家用对生命的探寻、对过去的省察、对旧自我的告别,展现了旺盛的情感力量和精神气度,把近七十年来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外象,深入地转化为它们所暗示和象征的内在,而思考更沉静内在,表达更具灵性,文字更具有弹性和活力。

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诗歌阅读在日常生活中突显了其重要价值。两个小时的发布过程中,赵丽宏与对谈嘉宾从不同的角度深度解读了这部诗集,更与现场读者分享了生活与写作的要义。主办方之一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为了配合此次新书发布会,特别举办了赵丽宏作品手稿展。展览从发布会当日开始,为期一个月,展示了包括《变形》手稿在内的赵丽宏手稿共计60余幅,诗集10余本。

Read Previous

自然文学作家黑鹤亮相书博会,《黑夜之王》《我和小狼》等新作依然还原自然本真模样

Read Next

上海译文出版社成立国际版权中心,助推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