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导演万玛才旦携新书《气球》(电影纪念版)来到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与电影文化研究者、影评人王飞就电影与文学的融合重构和《气球》(电影纪念版)的一些话题,与读者进行了分享、交流。
谈及《气球》(电影纪念版)这本书,万玛才旦说,将小说原著、改编剧本、导演访谈、作品评论、电影剧照融合在一起,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手段融合出版,读者扫描书中二维码,可以观看电影精彩片段和幕后独家花絮。这样的出版方式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很特别很有意思,读者可以感受小说、剧本以及电影影像化三种不同的文本呈现方式,互相对照,了解到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从百年电影史来看,从某种角度上说,文学滋养了电影的创作。作为小说作家和电影导演双重身份的万玛才旦认为,电影与文学的重合需要合适的条件,语言与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些内容小说里可以描述,但电影里不好表现,并非所有的小说都适合改编成电影,文学作品必须具备电影所需要的能够影像化呈现的要素,以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为宜。电影文化研究者王飞从意象的角度,探讨了电影《气球》中“上师”的形象,并对“影片表现了女性的觉醒”这一主题提出了疑问,与万玛才旦探讨。二人还从“元小说叙事”的角度讨论了小说、剧本和影片中的不同的出来方式,为读者释疑解惑。
实现电影与文学的有效融合,拓展了二者的共同的创意空间,有助于读者与观众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通过两位嘉宾的分享,读者得到了很多影片鉴赏和创作上的启迪。
据了解,电影《气球》获得2019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提名,202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传媒关注导演奖、最受传媒关注编剧奖,第12届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2020年度华语十佳影片,第29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年度十佳华语片等。《气球》(电影纪念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1月出版。
万玛才旦,电影导演,编剧,作家,文学翻译者。以电影和小说创作为主。从1991 年开始发表小说,已出版《嘛呢石,静静地敲》《乌金的牙齿》等多部藏、汉文小说集,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获得“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青海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等。电影作品有《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获得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美国布鲁克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等数十项国内外电影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