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本原创英汉学习词典《新编英汉学习词典》今日在京发布

2021年6月16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新编英汉学习词典》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王岳,教育部中小学英语课标组组长、本书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梅德明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英语研究、编写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北京市海淀区、北京通州区的英语教师共30余人出席会议。

《新编英汉学习词典》是一部配套人教版中小学英语等主流教材、专为学生编写的中型多功能英汉词典。本词典根据中小学课标要求词汇、国内主流教材词汇、英语语料库词频等,精心择选了6000余个核心词汇详加注释,以丰富、生动的例证讲解这些词汇的词义和用法,及其习语、搭配、近义词、反义词,讲解近义词辨析、文化内涵、经典谚语等;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编写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主要差异》《常用前缀》《常用后缀》等实用附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在致辞中表示,人教社是一个主要为学生服务、尤其是中小学生服务的出版社,去年人教社建社70周年前夕,习总书记在给人教社老同志回信中,对人教社70年来在基础教育教材、教育图书编研出版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人教社最大的特点是编研一体、学术立社。围绕着教材,人教社也出版了一大批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阅读的图书,辞书是其中一部分。《新华字典》最早就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改革开放以后,人教社应该有针对中小学生的字典,所以当时抽调人员成立了辞书编辑室,后来编写了《新编学生字典》《新编学生词典》以及现在的《新编英汉学习词典》,这些针对学生的词典在市场上也受到了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欢迎,对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黄强表示,《新编英汉学习词典》体现了人教社编写教材和编写辞书的一贯特点,它的编写审定团队是比较权威的团队,由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优秀教师、辞书专家共同组建的一支队伍,充分体现了词典的规范性和学习性,能够适应现阶段学生在校学习的要求。

为什么要编写这么一部辞书?梅德明教授表示,从学生时代到教师工作岗位,他一直认为工具书尤其是学习语言的辞书非常重要。

在修订高中英语课标过程中,梅德明教授就感觉到词汇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学习者对词汇理解的偏差。他提出希望编写一部词典,希望它能够成为规范、权威、参照,这个想法得到了人教社的支持。梅德明教授对市场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这基本上是个空白。

在组织编写队伍时,梅德明希望这支队伍一定要有代表性,编写人员应该一生都倾注在词典编写上,王凤元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一定要有一线的教师,因为他们知道中小学基本的学习要求和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有敢于付出,不能倾其所有,至少能够有专门的人员放弃其他的工作,完整地参与我这个词典的编写。”

《新编英汉学习词典》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上,以学习为重;

选词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符合我们的受众:为什么要选这个词?它的高频在哪里?依据在哪里?词是一个基本的料、砖块,但是要成为楼,成为大厦,编写组在词汇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如何由词成汇,为什么要这样搭配,为什么我们要设置这么一些栏目,为什么要强调用法。没有用法,词典是没有用的。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晓堂教授在发言中称:词典的价值,第一是单词的基本信息,比如词目、音标等等通常都有,重点是为学习者服务。针对中国中小学生,动词用法、搭配、辨析等等,都是我们中小学生学英语的难点。

词典在例证上下了功夫,例句语言简短、真实、用法典型,容易理解。

词典特别关注学生的需求,特别关注中小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或者特殊的需求。篇幅大小也比较适中。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意青教授表示,《新编英汉学习词典》是人教历史上自己组织编写的第一部英语学习词典,是我国广大青少年英语学习者的福音,它也为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了一部与时俱进、充满了时代气息、立足祖国的词典佳作。

这是一部学习型词典,编写中严格依据了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还参考了各种文件,是基于帮助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来编纂的。

这部词典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创新和优点,首先所有词条都采用了非常清晰的编版规格,它用词性归纳了该词不同的意思和用法,实际上就给词典添加了类似教学的任务。

第二就是浓厚的时代气息,例句内容与时俱进,并有鲜明的中国立场。例句能联系实际又能马上使用,这与其他词典陈旧的不痛不痒的例句不同。

著名英汉词典专家、外交学院英语系潘绍中教授认为,《新编英汉学习词典》适合中国的学生,他有自己的编纂体系,从词条到例句都有自己的特点。

词典主要讲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抓住了我们中国英汉词典的需要,配得上“新编”系列,这两个字不是说旧东西翻新,而是说从头来新的东西。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姜亚军教授认为,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学习词典,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在实际上帮助中国的孩子更好地学外文,也是中国人对词典做出的一个很大的贡献,以中国人的视角编出来的词典。

这本词典非常有中国特色,它跟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材结合得非常紧,知道高考要做什么。

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永伟教授表示,这是一部原创词典, 它充分体现出学习词典应有的特色,词条信息对学生非常有用。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刚教授认为, 类似这样的词典,事实上在市面上并不多见。学习者词典,尤其是基础教育学习者词典,需要一本从中国人的视角去给中国的学生编纂的词典。词典里很多具体示例让人耳目一新。

它在文化方面讲到了很多在大学词汇学课上的东西,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基础教育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基础阶段,在教学方面我们应该站得更高一点,不要刚开始就引导学生钻到词林里面去不能脱离出来。

本书副主编、浙江万里学院大学外语部王凤元教授对词典编写过程中的三句话印象深刻: 第一句话,主编梅教授在第一次词典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做同类型词典中最好的。第二句话,何丽萍总编辑指出,一本好的词典应该像一本好书一样具有可读性。第三句话,人教社辞书编辑室主任谢仁友说我们是有辞书情怀的一群人,这是对我们工作态度的最大肯定,当然同时也是极有力的鞭策。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外语教研室主任、英语特级教师蒋京丽从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角度谈了两点感想:一本好的字典,其实是一个可以常伴人左右的无声的好的老师。这本词典为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或者载体。每一版的课标都对学生用工具书特别是字典提出了非常细致的明确要求。这本词典能激发或者引发老师们重新回归对怎么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去运用词典,准确地或者是高效地运用词典,来辅助他现阶段的学习,尽量为他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很重要的。

另外,《新编英汉学习词典》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重新认识词汇的学习,对于老师和学生怎么样去教词汇和去学词汇,都有一个更新更高,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远的指导。

作为一位中学英语老师、中学英语教研员,北京市海淀区中学英语教研员、中学英语教学专家栗瑞莲认为这本词典特别值得向一线老师推荐:

第一,跟新课标高度的吻合或者结合。我很关注命题,今年北京高考题没有解密,但是从孩子们的反馈来看,他们觉得D篇特别难,有老师很神奇地搜到了D篇的原文发给了我。我发现这个原文虽然是难一点,但是只有一个词汇在这个词典里头没有。

第二,词典里会有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对很多词做了很多的解读。我觉得它真的可以作为一个小读物,让孩子可以习得很多,不光是语言,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文化意识。

词典的编排对孩子特别友好,看起来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不会很累。教师完全可以拿这个词典过来备课,不光是词,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都可以用。

北京通州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英语特级教师马力老师感受到,这本字典特别了解老师,特别了解学生的感受,仿佛知道我们在哪一个讲解环节会遇到困难,学生在哪个环节当中可能会遇到不懂的地方。它也便于学生能够形成词汇网,一个词出现以后,后面相应的同义词就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网。

80后国民怀旧 “李雷&韩梅梅”版英语教材编者、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辑室的资深编辑、人教版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教材副主编张献臣编审表示,《新编英汉学习词典》的编写团队非常了解中国学生,非常了解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和困难。“这个词典足够对得起它的名字,叫学习词典。”

张献臣表示,现在的学生在资源极其发达的年代不缺英语词典,缺的是一本对他针对性极强的词典。

张献臣认为,《新编英汉学习词典》关联中国的英语课标,关联中国的英语教材,关联中国文化,关联中国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中国学生学习需求,关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困难,非常适合中国学生使用。

Read Previous

“四个自信”的学术表达——“中国自信理论思考丛书”出版

Read Next

《我的家乡在下姜》首发式暨下姜发展启示座谈会在杭举行,叙说浙江乡村蝶变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