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传亮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之一。理论创新的步伐往往同理论研究的脚步携手同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的“中国自信理论思考丛书”,恰好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成为学术界研究、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一套力作。该丛书集思想性、历史性、系统性、前瞻性于一身,成为当代中国理论界“自信”表达的重要代表。
把道理讲明白。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说服人。“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丛书四本书,每一本都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扎根中国现实,围绕相关自信主题展开论述。洋洋洒洒80多万字,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文化、制度各方面历史发展脉络进行较为全面梳理,还深入阐明了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何要坚定“四个自信”等,语言流畅清晰,阐述条分缕析,让人读得明白、悟出根本。
把事实摆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全部成果的全方位自信。这种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自然而然产生的,如何从事实出发阐明自信所在,是相关理论研究能否深入群众的关键所在。铁一般的事实最有说服力,数十年中国巨变、十几亿人民实践构筑的发展奇迹为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提供最好注脚。丛书作者坚持从鲜活的史实中寻找依据,从生动的事例中升华真理,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有说服力的事实画卷,让读者深入内心、读出信服。
把问题研究透。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好的理论研究必然针对问题展开,以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为目的。为何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为什么需要理论自信、何以能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何在,如何培育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何如此重要、“文化自信”底气何在?这些问题既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展现出的最实际呼声,也代表着人民心中的一些疑问。丛书作者尽管都来自军队,但都是深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领域多年的中青年骨干,都抱着现世的关怀,瞄准实际问题发力,破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让读者析出道道、读出透彻。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