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至4月18日,“中国现代戏剧文献理论暨《洪深全集》编撰实践峰会”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峰会由汕头大学、江西高校出版社联合主办。洪深之女洪钤女士,郭沫若之女、研究员郭平英女士,田汉、欧阳予倩后人欧阳维教授,向培良后人寄小文出席会议并讲话;汕头大学教授、副校长刘文华,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福贵,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傅谨,江西高校出版社副社长詹斌参加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原北大教授、现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夏晓虹,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现代中文学刊》主编陈子善,云南艺术学院原院长、中国话剧历史及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吴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继凯,德国知名汉学家、汕头大学特聘教授顾彬,日本摄南大学名誉教授、早稻田大学研究员濑户宏等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

汕头大学副校长刘文华以东道主的身份向现场以及线上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汕头大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做了简要介绍,并就《洪深全集》的整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张福贵教授在致辞中分析了“文学史料”和“文学资料”的区别,并就洪深研究的现状进行阐述,表达了对《洪深全集》顺利出版的期待。
傅谨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抛出问题——“洪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何不是担任文化局局长”,他建议各专家学者从其文献中去考证,尤其要关注其创作方向的转变。此外,傅谨先生还指出当下数据库建设的普遍性短板——易忽略学者实体书尤其是实体书的序言等文章的存在,并为“洪深研究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建议。
江西高校出版社副社长詹斌从《洪深全集》的学术价值、出版价值谈起,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当下出版《洪深全集》的独特意义,同时,回应各专家学者对《洪深全集》出版工作的关切,表明出版方对《洪深全集》编撰出版工作高度重视的态度。

洪钤女士表达了对编辑、出版《洪深全集》的严肃态度,希望能够认真编辑,顺利出版;鉴于洪深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建议《洪深全集》出版后积极向海外推广。

本次峰会主要分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德国、日本的学者,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本次大会共分为六场发言,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杰教授、高小康教授、程桂婷程桂婷等人主持,每场会后由两位专家学者对发言人的主题内容进行评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之间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探讨,专家们在此次峰会中通过交流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郭平英女士介绍了《郭沫若全集·补编》的进展,并讲述了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途经潮汕地区的一些往事:中国第一位海关关长(潮海关监督)由中共党员郭沫若出任及郭沫若小说《一只手》的写作背景。

欧阳维对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的交往与合作进行了回顾,他指出,三人之间的合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特别是戏剧、电影、戏剧改革和戏剧教育方面的崭新局面,他们由此也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从文集编撰的实例出发,提出“全集为谁而编”的问题,并指出,全集不应该只为研究者而编,要为研究对象、为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家属而编,主张去功利化,力避以各种逸事博人眼球。他还指出,全集编得好与否事关对作者(研究对象)的交代,编得好是作者的“功臣”,编不好便是作者的“罪人”。

华东师大教授、《现代中文学刊》主编陈子善以《鲁迅全集》为例指出了当下部分全集的编撰并不全的现象,如《鲁迅全集》普遍未收录其重要往来书信、译文集等,并指出,当下的《鲁迅全集》更确切地说应是其“创作全集”。就《洪深全集》的处理方法陈子善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即不能将作者的表述改为现代语言,应最大限度地保留作者文章的原貌。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指出,洪深将现代戏剧理念引入电影艺术创构,确立了电影剧本的文学样式,剔除了早期电影对“文明戏”遗风的因袭,揭示了洪深将戏剧艺术中所取得的导、表演成功经验,应用于指导和规范电影的艺术实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影的整体艺术水平。

《洪深全集》总主编之一李斌(笔名景李斌)阐述了编撰《洪深全集》的意义,既肯定了《洪深文集》《洪深年谱》《洪深年谱长编》在研究洪深方面的贡献,又指出其不足。李斌认为,洪深在戏剧和电影等方面有杰出的成就,编撰全集既是进一步研究洪深的必要,也是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戏剧史、电影史等方面的需要。同时,李斌介绍了编撰团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目前全集编撰工作的进展情况。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以已故著名学者田本相的曹禺研究为例,对曹禺研究文献的深度发掘和曹禺研究局势的互动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田本相是公认的曹禺研究的首席专家,在曹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与其对曹禺研究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不开的。

吴戈(本名吴卫民)结合自己的求学感受和研究经历,谈到了资料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阐述了学术资料存在形态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对于学术研究产生的作用和意义。

著名汉学家顾彬谈到了对中国戏剧的看法,并高度肯定了整理现代戏剧文献的重要学术价值,他认为,出版《洪深全集》是这种整理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做法,他希望更多有价值的现代戏剧文献被整理出来。

日本著名戏剧研究专家濑户宏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回顾了“话剧”这个词汇在中国诞生和普及的过程,并阐述了“话剧”这一词汇的定义、“话剧”和“drama”的关系。
夏晓虹教授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与考辨,尽可能贴近地呈现历史展开的脉络与细节,深入阐述了中国近代“戏剧”概念的建构问题。

赵学勇教授详细介绍了延安时期“戏改”的史料整理现状,肯定了学者们对这一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延安“戏改”中的历史剧演出史料整理和研究仍需强化。

李继凯教授介绍了陕甘宁戏剧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他指出陕甘宁戏剧文献的搜集整理向来受到比较多的关注,相关文献资料集较多,但仍需继续加大整理力度。
何吉贤研究员对“抗战演剧”的文献问题一向有较多的关注,他从自己的研究经历谈到了对相关文献的搜集问题。

寄小文研究员介绍了自己多年来对向培良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他提出要对向培良有关史料进行汇编,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傅光明、贾冀川、刘川鄂、王成军、梁燕丽、赵建新、周安华、袁国兴、杨联芬、沈卫威、赵普光等学者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与大家讨论交流,探讨了从赵清阁的书信看老舍与戏剧,解放区剧目整理与研究,曹禺研究学术史,论剧作家传记的写作伦理等多方面的学术问题;学者郭娟、张国功等就全集的出版提出建议。
4月18日上午11点,峰会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杰教授主持。江西高校出版社社科图书出版中心主任、客家文化分社社长邓玉琼,肯定了专家们所提出的编撰建议并提出编辑、出版全集的思路和做法。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为大会做总结发言,高度赞赏了这次会议所取得的学术效果。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毛思慧在闭幕辞中,赞扬了线下和线上与会学者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相互之间深入交流甚至敢于激烈辩驳的学术精神。到此,“中国现代戏剧文献理论暨《洪深全集》编撰实践峰会”圆满结束。
据悉,《洪深全集》共16卷,约320万字,涵盖了洪深的话剧剧本、电影剧本、戏剧与电影理论文章、散文、书信、日记、小说、翻译作品等,由李斌(笔名景李斌)、程桂婷、宋宝珍担任总主编,由张福贵、傅谨、陈子善、沈卫威担任丛书顾问。整个编撰过程以汕头大学为主体,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单位进行。毛思慧、杨庆杰、胡志毅、周安华、丁姗姗、傅光明、赵普光、时世平、郭娟、李扬、陈军、周靖波等数十人参与编撰。全集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拟于2022年推出。全集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推进洪深研究,也能为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戏剧史、电影史等提供基础的文献支持。
本文作者:李斌(汕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