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3月31日下午,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北京隆重举办了主题为“聚焦时代经典 彰显阅读魅力”的重点新书发布会,与会专家、作家、出版人有李敬泽、高洪波、束沛德、海飞、张之路、王泉根、曹文轩、白冰、徐德霞、贺绍俊、徐则臣、徐坤、刘颋、周晓枫、王林、张秋林、袁敏、袁丽娟、金少凡、刘东、刘虎、陈香、赵剑云、王苗、于潇湉、王天宁等。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强,福建省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处长袁俊华出席了本次发布会。现场媒体、经销商云集,共同见证“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曹文轩新作《贼船》、“少年中国”书系、“世界自然文学大师·美绘本”系列的精彩发布与品读。
环节一:
以时代精品,滋养儿童心灵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新书发布会
为全面呈现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经典成果,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新书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洪波,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束沛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张之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出席此次发布会并发表讲话。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是我社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而出版的大型复合出版工程,它是我社40年在儿童文学出版领域的积累积淀、厚积薄发的结果,更是对经典作品的致敬,我们将携手一代代作家,汇聚经典文本,共同修筑起读者心目中的“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出版高峰,福建少儿社将在大奖书系持续经营,为中国孩子们的经典阅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与贡献。该项目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陈远进行项目推介。
汇聚四十年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粹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素以起点高、规格高和专业性、经典性闻名,是中国作协一项极重要的工作。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为这套书命名,决定了这套书的高规格和权威定位。1986年至今是我国儿童文学蓬勃发展的四十年,这套书收录了四十年来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囊括了高洪波、曹文轩、葛翠琳、金波、张之路、彭学军、汤素兰等名家的获奖作品,涵盖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寓言等现代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是我国经典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的出版工程,经典性、权威性、齐全性兼具是这套书系的显著特征。
从文化积累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套为共和国儿童文学树碑立传的图书,从题材、艺术形式、审美情趣上都有很高的价值,代表了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最高水准,这套书的出版是我国儿童文学界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以专业性、创新性打造属于儿童的文学精品
作为一套大型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丛书,这套书从文字内容到美术装帧、从出版创意到最终呈现,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推翻与重建。除了编辑团队,还有大量国内著名出版人、一线教育专家、学校名师为这套书呕心沥血、出谋划策。更难得的是,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们很贴心地为读者们增加了“书好读”的创意——尊重读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加入了分级阅读的建议,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提供最适合他们的作品;聘请国内一线语文名师齐聚导读,运用视频微课和形式多样的互动,助力儿童整本书阅读,引导儿童科学有效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优质文学作品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这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大大提升了丛书的附加值,让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变得“好读、好看、好玩”,更容易触达儿童心底。
活动现场,李敬泽、束沛德、张之路、王泉根等多位在儿童文学领域建树颇深的专家、作者进行了精彩的对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洪波表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的面世,是一座儿童文学宝库的轰然矗立,也是对文学经典的一次生动具体的展现。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和浩荡的气”三合一的精品,是中国少年儿童代代汲取丰富营养的精神美餐。
李敬泽指出,对中国作家协会来说,这样一个凝聚了几代儿童文学人的心血与努力评出来的十届儿童文学奖,其中包罗了40年来儿童文学中的优秀经典作品,它们应该能够有效地的走到广大读者中去,能够有效地的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高度繁荣的市场上,体现出我们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水准、标杆标高,体现儿童阅读的导向。这既是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宗旨和初衷,也是这个奖应该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束沛德表示,这套书在开始的时候要坚守文学的品质,讲究艺术魅力,特别是审美,希望能够让孩子喜闻乐见,为孩子们喜欢和接受。在每次评奖价过程中,对作品的文学性,以美育人方面特别注重。
张之路表示,“全优奖”这套书汇集了40年来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见证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套里程碑式的图书。每部作品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儿童成长,为他们心灵注入温暖力量,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启迪。“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是一套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经典作品汇集。
王泉根认为,经典作品不会被时间打败,它会彰显阅读的魅力。全民阅读的核心的基础是儿童的阅读,“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推动儿童文学创作者在不断创新中,呈现反应时代、反应当下的经典作品。
怀揣敬畏之心,继往开来,传承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出版的传统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具有打造原创儿童文学精品的渊源和传统,自建社以来,出版了如《黑猫警长》、童话列车丛书、“花季小说”丛书、花衣裳丛书、《拇指班长》系列图书、“少年中国”书系等一大批青少年读物,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伴随出版社一路成长的过程中,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团队始终抱有一颗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敬畏之心,对于图书的出版不断提出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新标准,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让这些富有经典品质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更好地走进广大儿童中去”为初心,着力于呈现出版物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独特价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值此之际,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图书,着力打造一套专属中国儿童的精品文学图书,以绚丽的想象、崇高的情怀向孩子们展示真善美的魅力与力量,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经典作品的流传。

环节二:
自我救赎的悲与喜
——2021年曹文轩新书《贼船》品读会
2021年3月31日下午,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自我救赎的悲与喜——2021年曹文轩新书《贼船》品读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到场的有贺绍俊(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徐则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坤(著名作家、《小说选刊》主编)、刘颋(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文艺报副总编辑)、周晓枫(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得主)、王林(语文教育专家,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博士)、张秋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创始人、原社长,海南出版社少儿分社社长)等业内专家及重要嘉宾。
在本次发布会上,曹文轩老师携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三环童书,带来了他的最新作品——《贼船》,本书也是曹文轩老师自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以来的第六部作品。这是一个深埋于曹文轩老师心中五十余年的故事,源于他父亲断断续续的叙述,从1945年的那个冬天起,它就一直自己生长着、完善着……直到今天,终于呈现在大众面前。
生长的大河之畔的曹文轩老师依旧没有离开浩荡的河水,有所不同的是以前的作品里承载的是浓郁乡情,而在这本新作中是一条漂泊的贼船。这是一个简单而又锋利的故事,可以简单到一条船上的两三个人,可以锋利到不断切削一颗年少的纯真的心,以至于需要用抛弃一切的决绝去治愈。浩浩荡荡的河水终于迎上了轰轰烈烈的火光,载与覆之间我们仿佛看见一条船的涅槃,看到一个少年的新生……
张秋林说到:“为了培育富有新意和文学品位的原创少儿作品,我们策划了白乌鸦丛书,该丛书以珍贵、美好、成长为元素,希望给孩子门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益于滋润激发他们好奇的童心和探求的志趣。
著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指出,在《贼船》这部作品中曹文轩老师采用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但却有非常可贵的创新之处。苦难和黑暗让孩子的性格得到磨炼,使其能够用一种刚强的方式迎接这些苦难。从这个角度看,《贼船》虽然写了一个这样的小小的,充满着恶劣、丑陋的环境,但曹老师给我们提供的意象同样却是非常美的。
著名作家、《小说选刊》主编徐坤认为,《贼船》是一部闪耀着人类传统道德和精神理想光芒的大智慧的书,通过一个不幸走上歧途少年艰难地自我救赎的过程,教育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孩子,人心一定要正,走正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哪怕是误入贼船,一定想办法重新上岸。通过不断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拯救,最后重新回到彼岸,回到人间,重新达到光明的顶点。
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提出他的看法,他认为,好的作家,好的作品,从来都是道和器的完美融合,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紧密相连。这也是曹老师作品的一大特色。
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周晓枫认为,《贼船》体现了曹文轩对世界的宽容和悲悯。文学动人的力量是穿透力,它犀利,甚至有破坏力,这是文学中动人的力量。同时,文学中还有一种力量,它是我们无能为力的柔情、是难以消磨的爱意,甚至是被普遍轻视但又弥足珍贵的妇人之仁。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认为,在《贼船》这部作品中,曹老师是在突破原来的那些大家认定的曹老师的美学风格,让一个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的故事带动大家,让人物的性格和表情在故事中逐渐丰满。
王林博士也从“技术”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贼船》跟曹老师以往的书不一样的是,本书写出了人物的命运感,没有人愿意做贼,也没有人愿意上贼船,可是无数的力量把他们推到了贼船上。似乎人们没有办法摆脱命运之网,最后要用一把火解决这个问题。
在各位嘉宾品读结束后,本书作者,北大教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讲述了自己写作感想以及一些对文学的看法。曹老师说:“我总觉得写作是在寻找角度,在寻找一个常人到达不了的角度。”关于写作的“技术”,曹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用一根针去挖一口井,这是一种文学的方式,用铁锨去挖井有什么新鲜的,用一根针去挖一口井,这就是文学”。
作为一位“因水而生”的作家,从曾经的温润如水到如今的夜凉如水,《贼船》让我们有机会体验曹文轩老师不凡的心路历程,也让我们再次领略这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独特的审美意境。

环节三:
少年·时代·中国
——2021年“少年中国”书系新书发布会
2021年3月31日下午,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少年·中国·时代”——2021年“少年中国”书系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海飞、徐德霞、王泉根、刘东等业内专家与重要嘉宾参与活动并发言。
在现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海飞老师、“少年中国”书系的策划人徐德霞老师、王泉根教授以及书系作者刘东老师,为“少年中国”书系新作揭开序幕,并面向现场嘉宾进行推介。同时到场的还有书系作者刘虎老师、王苗老师、赵剑云老师。
海飞老师(著名出版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在品读会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儿童文学经过新世纪几十年的努力,现在儿童文学发展非常快,过去用“黄金十年”来形容这个时期,后来概括为“儿童文学的大时代”。如何将这个大时代延续下去,提高童书出版的质量,我们要寄希望于中青年作家。
随后,徐德霞老师(著名出版人,《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年来,儿童文学进入一个繁荣发展期,出版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从这一波儿童文学的热潮中,还没有出现为当代少年儿童书写的经典图书。给当代的孩子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这是非常急需的。
徐德霞老师的观点引起了在场嘉宾的共鸣,在热烈的氛围中,王泉根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认为,福建少儿社推出“少年中国”书系,书写大变革时代中新的少年,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儿童文学既要写好我们的小时候,同时也要写好他们的小时候。我们要把握好这两个维度,为当代儿童献上优秀的文学作品。
最后,《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的作者刘东老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一级作家)以他的创作经历为基础,向现场嘉宾进行了交流与分享:未成年人是旋转的硬币,他的善恶和人格不是完全定型的,这给作家提出了很高的写作难题。16岁的年纪,他的社会属性日益凸现,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当作家为他们写小说,以他们为主人公写小说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一些社会的敏感问题。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如何能够不回避,不避重就轻,同时,又能够保持这个少年的体验,少年的视角,能够保持儿童文学特有的属性,这其实也是难题。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广大少年儿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和一系列重要讲话,成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少年中国”书系的根本依托。
徐德霞老师认为儿童文学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承担着为时代留痕、为时代而歌、为社会前进助力的责任,并提出,作为儿童文学中重要版图的少年小说,需要做到三个回归:第一个回归是儿童文学作家正在逐步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回归到社会生活的滚滚洪流之中;第二个回归是走出轻浅快乐的小故事,开始关注深度表现时代大主题;第三个回归是走出模仿追风潮,打破固有的写作套路或写作风格,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开始向艺术回归。
少年小说是提升青少年精神境界的重要载体,基于目前我国原创少年小说的时代背景多与当今相距甚远、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反映当下青少年发展现状和精神面貌、缺乏当代青少年“群像”塑造这一现实,我们制定了以 “体现时代特征,凸显少年力量”为中心的青少年成长阅读书系出版战略,邀请《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徐德霞担任丛书主编,计划召集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儿童文学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作家,开发一系列成长阅读精品图书。
纳入“少年中国”书系的每一部作品,都将积极传播正能量。如何在遭遇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时,胸怀希望,破茧成蝶?如何带着“传承不离宗,创新不守旧”的理念,在一刀一凿中传承千古匠心?如何在荒漠中坚守初心,让大漠变绿洲?如何在面对精神疾病的困扰和家庭危机时,做好倾听与共情?……这些作品,将给予青少年前行的勇气与力量,给他们的精神打上温暖和坚强的底色,鼓励他们不惧风雨、砥砺前行。作品将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拓宽青少年的社会视野,帮助他们树立“四个自信”。以期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他们能脚踏中国最坚实的土地,胸怀一颗“中国心”,投身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自信而从容地站在充满竞争和机遇的国际大舞台上。
“少年中国”书系中包罗万千,有时下热点,也有鲜为人知的神秘领域。这些作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海滨小城到大山深处,从东南小巷到西北大漠,从非遗传承到新兴产业……汇集起来,就是一幅当代中国的瑰丽画卷,也是一幅当代中国少年的“群像”。在今后,“少年中国”书系还将有更多的中国少年的加入,一个生气勃勃少年中国宇宙,正在少年人的星火映照下,蓬勃地生长。
在本次新书发布会上,《鸣鹤》《石上生花》《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腾格里沙漠的少年》以及《野生的村庄》作为“少年中国”书系的第一批作品率先与读者见面,展示了“少年中国”书系的大致面貌与脉络,为少年故事的延续起了一个好头。

环节四:
山河之美 生命之美 文学之美
——《大自然里的故事》世界自然文学大师·美绘本新书品读会
2021年3月31日下午,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大自然里的故事》世界自然文学大师·美绘本,在北京举办新书品读会。会议以“山河之美、生命之美、文学之美”为主题,进行新书品读。发言的嘉宾有:高洪波(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白冰(资深图书出版人、接力出版社总编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袁敏(原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原《江南》杂志主编、著名作家)、陈香(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袁丽娟(丛书策划人、资深童书出版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总监)。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和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类和自然始终要保持连接,彼此和谐共生。在本套丛书里,俄罗斯伟大的作家米.普里什文说得好:“人类和整个世界都有着血统关系,我们要用亲人般的关切和力量这种关系。”
自然文学不是坐在家里的人能够写出来的,只有那些行走在密林之中、原野之中、河流之中、沙漠之中,甚至是悬崖峭壁、茫茫雪域中的人,才能够写出来的。所以,这样的文字很少,这样的文字特别珍贵。
在俄罗斯,就是有这样一群自然文学大师,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俄罗斯广袤的大地,长年行走于森林、河流、原野、沙漠,乐此不疲的观察和记录着大地上跑动着的和生长着的一切东西。
本丛书系列由俄罗斯文学巨匠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米·普里什文、维·比安基、尼·斯拉德科夫、爱·希姆完成。
他们笔下的文字独特而又美好,陌生而又极具质感。他们善于描写多姿多彩的田野和森林、池塘和河流、日出和日落;善于描写光线、气味、声音、色彩等等最细微的差别。他们的语言开着花,发着光。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响,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啾啾和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作响。在他们的笔下,一切都具有可触摸的可感性,这样的教科书级别的文学描写,稀少而珍贵,令人沉醉。
他们对大自然的描绘,角度不同,手法不同,但无不对整个自然世界充满善意,更是善于呈现人和自然万物温暖动人的和谐关系。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在他们的笔下,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
他们是文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在他们的文学故事里,随处可见大量的动物、植物、地理、地质、天文、大气等自然科普知识。、
他们始终保持着纯真的童心。以儿童之心、儿童眼光观察着整个世界。他们竭尽所能,让密林深处、广袤苔原、沼泽湖边上的动植物,轮番来到孩子们的面前,呈现出你从未见过的种种稀罕和美妙。通过一个个有趣而陌生的故事,让小读者们能真切感触到自然之美,大大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瑰丽景象的向往、亲近和热爱。这不仅仅是一次文学盛宴,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接受了自然教育,生态教育,更是无形之中进行了一次生命教育。
在新冠疫情的阴霾还笼罩在全球的时候,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及时地推出这套内容稀有、品质精良的自然文学读本,对中国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图书出版后,首先引起了国内教育界极大的关注,全国几百位语文名师自发把该书引入课堂,带领学生们进行奇妙的阅读之旅。
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更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记忆。俄罗斯自然文学,在世界儿童文学长廊中,独领群首,极具魅力,大放异彩。正如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高尔基所说:来吧!让全世界都来惊讶于俄罗斯文学的美和力量!
美丽而稀有的俄罗斯自然文学,不仅属于俄罗斯的孩子,她更应该是世界儿童的共同珍宝。
高洪波表示,这套书是对大自然的景致有非常细致入微的,传神入画的描写,所以我觉得这是文学中珍稀的一种资源。而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恰如其分的,在疫情之后,推到中国孩子面前,这是一件莫大的,阅读界的好事。
白冰表示:这套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儿童性完美结合、构建了独特的艺术空间,让孩子体验自然之美、热爱自然,让孩子体验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同时,这套书出版的意义深远和价值巨大。俄罗斯是文化大国,广袤的土地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情,为孕育世界级的文学巨匠提供沃土。俄罗斯这套自然文化产品的出版是一次跨文化的对接,跨代际的沟通,跨文体的写作。自然文学一直是中国读者最喜爱的图书类型之一,中国人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于宇宙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从敬之心。我们鼓励更多的青年作家投入到自然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来。
袁敏谈到她和文学初恋,“那本小书《金蔷薇》让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遇见了俄罗斯文学。从此俄罗斯文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文学可以是如此美好。在一次文学探访中,我发现了帕乌斯托夫斯基写给孩子的自然文学读本,感到自然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尤其是在中国的少年儿童文学中缺失了很多年,我也希望能将这样的作品介绍给中国的儿童朋友。”
陈香提到,在自然文学中,“人与自然”“自然世界”无疑成为文学叙事的中心,是文学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转型。自然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支脉。正是因为自然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本源、本色和本真,跟儿童在生理和心理特点上是最接近大自然生命的一种天然状态。所以我们鼓励儿童多读自然文学。那种来自森林、河流、土地的情愫撞击,正是这个时代稀缺的。开阔的视角、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能让儿童懂得更多关于生命世界的博大丰富和多彩。
作为该系列丛书的策划人,袁丽娟提到她在这套书出版期间,收获了很多的感动。其中,80岁的翻译家沈念驹老师,看到书稿的第一时间,就答应放下手中工作,先为孩子翻译这套图书,他说,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非常珍贵,这套书的出版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国内几百位小学语文名师把这里面的文章带到了课堂,让中国的孩子感受到俄罗斯自然文学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