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逐光的人,自己也成了光——《逐光的孩子》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的新作《逐光的孩子》于2020年9月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推出后,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探讨此书的主题意蕴与出版意义,2021年3月28日上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联合湖北作家协会在京举办了《逐光的孩子》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儿童文学》杂志前主编徐德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晖、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鲁迅文学院副研究员郭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徐妍,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崔昕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国龙,本书主人公原型、“优秀援建教师”范献龙,本书作者舒辉波以及湖北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晓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刘凯军、总编辑王军等业界十余位学者评论家、作家和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副总编辑熊炽主持。

作为专注现实主义创作的中生代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的创作游走于纪实与虚构的中间地带,作品风格沉稳而扎实,诗意又温厚,不避人性之脆弱芜杂、直击生活之真相,既体示了儿童文学反映生活所应有的题材宽度,也一定程度抵达了少年心灵成长的意涵深层。其新作《逐光的孩子》以一名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的视角,讲述其在神农架山区小学支教的经历,是一部聚焦乡村教育发展和儿童成长与梦想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

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深入探讨该书的创作特点和思想价值。邱华栋书记首先对舒辉波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认为舒辉波是一个成长型作家,《逐光的孩子》是他创作中一部标志性作品,独具魅力的叙事结构、充满诗性与哲思的语言、生动可感的细节,反映乡村教育者和山区孩子共同成长、一起走向光亮的过程,在当下的时代大背景下极富意义。其他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对贫困乡村儿童生活现实与心灵图景、乡村教师的困境与坚守、支教青年的人生选择与生命价值等问题的深度挖掘,反映我国新世纪以来乡村教育发展与变迁的儿童文学力作。作者用真诚与悲悯的姿态,直面山区孩子生活的艰辛与乡村教育的困境,在对人物与现实抗争的描写中艺术地超越苦难,升腾起希望之光,彰显出一种可贵的理想主义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塑造了个性鲜明又富时代感的人物新形象,一方面着力刻画乡村教师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循着梦想顽强而执着地向上生长,另一方面也深入刻画了支教老师与山区孩子在相互的扶持中,在不断发现自我、重塑自我,感受到人生的宽广,个人精神得到升华,在现实中叩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作品的语言延续了舒辉波一贯纯净典雅的诗性风格,叙事温婉从容,具有独特的个人美学风格。

面对嘉宾们肯綮的点评,作者舒辉波在感激之余,也真诚地做出了回应。写作《逐光的孩子》时,他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孩子们稚气天真的脸庞和亲切闪烁的眼睛。他们有的是作者的访问对象,有的是作者支教时的学生。舒辉波认为,不是他书写了他们的生活,而是他们让他看见了更宽广的世界。那些追逐着光的人,自己也成为了光。他们传递心中的火把,把光和热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照亮更多的人。

Read Previous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Read Next

承载中国人七十年的文学记忆,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七十华诞!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