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是个罪案分析爱好者,那公众号“没药花园”,你一定非常熟悉。
蓝可儿案、南大碎尸案、吴谢宇弑母案,以及黑色大丽花案…….
“没药花园”的主笔何袜皮,以克制、冷静的文笔,缜密强大的逻辑,分析推理了一桩又一桩中外悬案。
作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人类学博士,她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从不会刻意夸大那些耸人听闻、十分猎奇的细节,更不会妄下结论,她永远是在搜集分析了大量的媒体报道、庭审记录和警方公开的资料之后,进行客观地描述,理性地分析,“以还原事实为原则”。
那么,人们到底为什么会对这些罪案产生好奇?
它们明明充斥着死亡、血腥和暴力,常常还会激发出人类最本能的恐惧。
毫无疑问,人们会为了爱或恨而杀人,也会为了钱杀人,这其中既有蓄谋已久的作案,也有一时的血气上涌。
分析推理过如此多罪案,近距离凝视过人性深渊的何袜皮,如果写短篇小说,会带给读者怎样特别的体验?
今天要强烈推荐给大家的,是何袜皮的全新悬疑短篇小说集——《没药花园:爱与恨是相互的解药》。

对日常生活的反动
许多年前,王小波面对着灰色的北京城,开始想象遥远湘西的红土丘陵。正午时分,那里的一切景象,总是带着令人着迷的上古气氛。《青铜时代》的第一个故事便从那里开始了。
他在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句话一直被许多读者奉为圭臬,当然,他的许多话都被后来的追随者所珍视。
作家王小波
或许正因为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平凡而庸碌,所以,王小波作品中对日常的反动,才显得尤为可贵。
何袜皮作品带给我的感受,也是一样的。
她跟王小波一样,都受过学术上的专业训练,对他们来说,既然已经体验到了智力和思维的乐趣,就不愿再与日常这些“低级的战役”纠缠。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和重复,还不够吗?如果脑子里明明有另一个更为精彩的宇宙,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呢?
就像王小波在《万寿寺》的开头致敬了莫迪亚诺的《暗店街》一样,何袜皮在《塑料时代》这部短篇中,也提到了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
巧合的是,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当年也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
《塑料时代》中,有这么一段话:
这部短篇中,她讲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叫平泽的小镇。
俊秀干净的少年赵雨,母亲是个疯子,并在他两岁那年的夏天离他而去。
“我”认识赵雨的时候,还不到十五岁。不仅早早学会了抽烟,还经常跟着以少年王阳为首的一帮朋友混,总想着干点坏事儿。
阴差阳错,“我”与赵雨成了笔友。
然而王阳性情暴戾,“你能想到的一切都能被他毁掉”。
于是,在一个冬季的黄昏,王阳用一种粗暴的方式,在街边的公厕里“毁”掉了赵雨。
比起身体上遭受的蹂躏,这次遭遇在赵雨心灵上留下的印记更为隐秘和触目惊心。
而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中,“我”一直在虚构和误解之上,构筑起自己对赵雨的爱,从未好好想过,他是否真的爱“我”,更没有想过,或许,他早已在那个冬季的黄昏,爱上了那个未经许可就侵犯了他的人。
想象一下,如果某天你撞见了自己的男友,穿着红色薄纱睡衣和黑色丁字裤,匍匐在地板上,把一个当年侵犯过他的男人作为对象进行性幻想,你是不是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你觉得爱到骨髓的灵魂伴侣,可能在另一个人那里,不比一张用完就冲掉的厕纸更珍贵。
“你爱男人或爱女人,是先天的。你爱谁,爱什么样的姿势、方式、态度,也已在最初的一刻被注定。烟火散尽后,你总能闻到化学物质的真相。”
正如何袜皮自己所说,她的小说,可以“引起非日常的极端情绪体验”。
所有聪明又敏感的读者,相信都会在何袜皮所描写的极端的爱与恨里,找到某种近似于真理的东西,而藏在这些故事里的情绪和人性,你一定曾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体验过。
“石头上的房子”——一个庞大的谎言
目睹一个又一个“人造奇迹”
相信你应该看过一幅流传甚广的画,出自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之手,名为“海女与蛸”。
画中一个裸女仰面躺着,一大一小两条章鱼正趴在她的身上,大的那一条,附吸在她的下半身。从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但章鱼硕大而丑陋的头,空洞的黑色眼珠,以及缠绕在裸女身上的多条触手,都有可能让看客突然惊慌莫名。
《海女与蛸》(局部)
来自深海的章鱼,触手滑腻而且沾满汁液,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了情色意向,也是欲望和暴力的象征。更是日本春画中的常见题材。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故事继续下去,会是什么样?
海女被章鱼侵犯,然后呢?
何袜皮在《章鱼帝国》的系列短篇里,就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人和章鱼结合,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系列短篇,也是“没药花园”的粉丝经常催更的一篇。

她曾在《花城》的采访里说到,有人用学识写作、有人用经历写作、有人用胆量写作、有人用想象力写作,而自己是用想象力写作的。
我也认为,小说里必须要有一些纯属虚构的东西,一个人被章鱼侵犯而生子,这样的情节,有些人或许觉得被冒犯,觉得不安,但在我看来,这种不受道德秩序束缚的想象力非常可贵。
我非常喜欢她曾在某个创作谈中提到的“人造奇迹”这个概念。
如她所说:
“我们的日常恰恰相反,往往是拿自由去换取稳定、爱情、物质及其他。如果没有这样‘人造奇迹’,和我们一起留在这世界上的只有属于大众的平庸、贫瘠和疮痍的日常生活。”
看何袜皮的短篇,就像是在目睹一个又一个的“人造奇迹”,如果你能接受卡夫卡《变形记》中的那只甲虫,能读懂那个灰色的世界,如果你在《百年孤独》里见过那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那么章鱼男所带给你的,就绝不会只是困惑和愤怒。
她对人性的洞悉,以及她强大的逻辑,使作品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维度,她并不打算将一切都说得十分明白,故事中所有的小细节,都可以生发出新的故事,故事的所有结局,也都仍是悬念。

你经历过什么,内心在渴望着什么,就能从中看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没药花园:爱与恨是相互的解药》中收录的十七个短篇,向读者诚实地展现了美好与丑陋,纯情与邪恶,温柔与暴力,孤独与放纵,而也正是这些人性中不可剥离的对立面构成了人生的诗意。
最后,我想用王小波的一段话为这篇文章作结:
而何袜皮想要做的,或许也是一样。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