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顾翀带领人邮社立足信息产业,适应市场变化及阅读需求,不断夯实专业出版优势,成功开拓出版领域、提升服务“两个强国”建设能力,守正创新,走在科技出版前列。
计算机图书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连续16年排名第一,艺术、摄影、运动与休闲、科普、设计、美术、经管、少儿等门类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领跑专业出版智能化时代的人邮社,无疑是出版圈的实力派,有着实干兴社的优良传统。人民邮电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经理顾翀即是一位理性、睿智的实干派。1992年从北京邮电学院毕业后,理工科出身的他来到人邮社可谓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近30年来,他身体力行、实干担当,把这一历史基因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继2019年获“韬奋出版奖”殊荣后,顾翀新近获评2020年书业年度评选“年度出版人”。
勇立时代潮头
古诗有云:“鹄飞举万里,一飞昊苍。”“ 翀”相当于“冲”,投身出版事业的顾翀还真是应了这个字,30年来始终冲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沿。正如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所言,他从最基础的编辑工作做起,潜心笃行,用智慧在科技出版的百舸争流中勇立潮头。
1993年7月,人邮社正式组建计算机图书编辑部,组建之初,一个选题都没有。作为编辑部的业务骨干,顾翀依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1994年以5%的低版税从台湾碁峰公司引进了20个品种进行改编,推出“计算机技术入门提高精通系列丛书”,销量超过百万册。这套丛书将国内计算机图书从如同嚼蜡的文字版,升级为“见图见操作”从而使读者能迅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图文混排版,对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新时期科技图书出版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初步奠定了人邮社在计算机图书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顾翀也在进入出版社一年零八个月之后便破格获评中级技术职称。
二十多年间,顾翀和同事们针对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策划、组织出版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图书,多层次多角度反映计算机和通信行业的前沿技术,有力支撑了通信技术由传统到数字化的迭代,也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做出了贡献。仅他个人就策划了近百种选题,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专业出版社只有把专业做好、做深、做透,才能把专业优势彰显出来。”2016年12月接任社长以来,重任在肩的顾翀深知,如何做好科技出版的“专业化”,关乎人邮社的现在,更关乎未来。他进一步明确了人邮社走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之路的发展方向,在工业和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等科技领域深耕特色品牌出版。
2020年,顾翀牵头组织的十五家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入选中宣部 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奇妙量子世界》等一批出版物荣获“中国好书”等国家和行业重大荣誉,《善数者成:大数据改变中国》(俄文)等多种版权输出图书入选国家重点外宣工程。
走出绿色围墙
“不吃老本靠市场。”作为一家老牌科技出版社,人邮社早在1988年就开始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成为中国科技领域出版改革的一面旗帜。作为土生土长的邮电出版人,顾翀有幸见证并几乎全程参与了出版社重要的改革发展进程,很早就练就了高度敏锐的市场思维,展现了面向市场策划双效图书的出众能力,市场化的理念已然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高度自觉。
要抓住市场,就要敏锐地把握读者需求的变化,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营体系和产品结构。顾翀深知,变化是永恒的,要跟上变化,必须率先在市场变化来临之前,不断迈出创新的步伐,争取属于自己的机会。为此,人邮社在凸显信息技术、通信专业书刊出版特色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出版领域,积极寻求外延式发展。一方面对计算机、通信、电子电工等有传统优势的图书业务进行整合,提升产品策划和开发能力,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审时度势,瞄准市场,在经管、摄影、绘画、体育、生活、少儿等领域开疆拓土,为读者提供迭代升级的专业产品和更加精准实用的高效服务。
顾翀认为,人邮社之所以从“绿色围墙”走出来,成功拓展诸多出版领域,主要得益于四点:选得准、决策快、政策支持到位、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市场机会稍纵即逝,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住,必须要有魄力、讲效率,一旦决定进入一个新领域,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打造竞争优势,成为领跑者。”
2020年,人邮社在疫情之下加快融合创新的步伐,推进探索新兴业务和新媒体营销渠道的建设。全年新兴出版收入突破3800万元,微信端和抖音端直接营销转化超过3000万码洋。其中《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经过持续的营销赋能,上市7个月即销售70万册。
打造“人邮样本”
理工科基因强大的人邮社,善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率先开启了专业出版的智能化时代。
“长期以来,出版社在经营环境中经常被两大问题困扰,一是生产经营粗放,大生产、大发货、大退货导致库存高、周转慢、报废大的现象难以改观;二是供给不足,一些专业类、学术类小众书出版难、重印难,产品生命周期短,给经营效益和生产效率带来不良影响。”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顾翀带领人邮社以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专业出版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理念,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专业出版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有形产品的共享共用,为推动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人邮样本”。
其实,顾翀很早就开始密切关注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他曾预判,按需印刷对出版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必将彻底改写出版业的历史。而这一次,顾翀和他的同事们以大数据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抓住了科学决策的“牛鼻子”,形成了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印数决策机制,与数码按需印刷(POD)生产线相结合,打造了“基于大数据的专业出版经营模式创新示范项目”,用实践证明了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带来了经营理念的转变。人邮社的POD生产线自2017年正式投产以来,每年增加上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2020年,人邮社的库存周转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以该项目为基础进行优化的“出版智能经营管理系统”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单位推广应用已见成效,亦得到多家出版机构的热烈响应。“近年来人邮社引进版图书品种在下降,‘走出去’做得越来越好。我深切地感受到,未来中国在科技引领上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专业出版的春天来了。”
制定新的五年规划,对出版社来说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岁末年初,在制定人邮社“十四五”重点产品项目规划时,顾翀犯难了。过去难在项目少,这次却因为项目太多难以取舍。“这得益于我们‘精品出版工程项目库’的建设,它是精品力作的蓄水池和孵化器,也是影响行业发展和生产反映我国科技力量的专业化产品的指挥棒。这几年我们的产品屡次获奖其实就是这些积累的结果,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采访顾翀时,他的谦逊与低调令人印象深刻。面对成就和荣誉,他始终怀着对时代机遇的真诚感念。展望人邮社和科技出版的未来时,他仿佛还是30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和邮电出版人一起在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