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图书公司对于行业和渠道的信心,都不及对自身发展的信心足。
2020年,新冠疫情给图书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民营图书公司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去年5月,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国出版协会民营工委共同发起了“新冠疫情对中小规模图书公司的影响和复产复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中小型图书公司在去年上半年一本书未出,逾六成的公司现金流紧张。2020年底,随着我国疫情得到平稳的控制,出版业也逐渐恢复了元气,但不少民营图书公司仍如履薄冰,生存境况堪忧。
年末岁初,《出版人》杂志与版协民营工委联合再次发起民营图书公司生存状况调查,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民营图书公司的生存状态进行了一次摸底。本次调查共收到101家民营图书公司负责人的回复,他们的公司业务涵盖文学、社科、少儿、教辅以及综合类等各个图书类别。这101家公司中,规模在20人以下的有41家,规模为21至50人的有31家,51至100人的有11家,100人以上的有18家,基本涵盖个体工作室、中小规模企业和行业头部公司。从2020年的出版规模来看,码洋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35家,1000万元~3000万元的有16家,3000万元~5000万元的有9家,5000万元~1亿元的有17家,1亿元以上的有24家。
这一年活得如何?
从调查结果来看,民营图书公司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从生产端来看,有47家图书公司2020年度策划品种数在30种以内,占样本总数的46.53%;策划品种数在30~100种的公司有30家,占样本总数的29.7%。在去年的复产复工情况调查中,当时有约20%的中小规模图书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一本书未推出,到了2020年年底,仍有7家图书公司在2020年内未有新书上市。
可以看到,民营图书公司品种数的下降与新冠疫情的影响不无关系,当问及“2020年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有45.54%的受访者选择了“新冠疫情导致图书生产(编加、印制等)受到影响”。除此之外,46.53%的受访对象表示“合作书号申请难、下放慢”是其在2020年图书品种数下降的重要原因。
销售端面临的压力则反映到了民营图书公司的经营业绩上。44.55%的受访对象认为2020年公司的“产品销售不利”,41.58%的受访对象认为公司的“回款状况欠佳”,对应到业绩上,有将近20%的民营图书公司2020年的整体业绩相较2019年“大幅下降”,另有27.72%的民营图书公司整体业绩同比“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外围大环境不好,仍有21.78%的受调查图书公司在2020年“业绩大幅度增长”。从图书品类来看,“业绩大幅度增长”的公司教辅占据主流,有14家主营教辅的图书公司整体业绩大幅度增长,占参与调查的教辅图书公司的四成。除此之外,大众出版图书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实现业绩大幅度增长”的文学艺术生活类、人文社科经管类、少儿类图书公司占各类受访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8.52%、15.38%、1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三个品类的图书公司中“业绩大幅度下降”的比例分别为22.22%、26.91%、24%。
困难过去了吗?
现金流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因素。此次调查中,有24家受访民营图书公司表示在2020年出现了现金流困难的情况,占比23.76%。具体到“现金流能支撑多久”的问题上,32.67%的受访者表示仅能支撑公司正常运行不到3个月,26.73%的公司能支撑正常运行3~6个月。二者累加,接近60%的受访图书公司现金流无法支撑正常运行半年以上。
现金流告急让一些民营图书公司被迫不断调整策略。为了加速资金回笼,33.66%的公司在2020年选择了“降价促销”这一应对方式,同时,也有25.74%的民营图书公司选择“融资”。“开源”之外,还要“节流”,有22.77%的受访公司表示在2020年进行了“降薪”,19.8%的公司还进行了“裁员”。值得一提的是,有4家受访民营图书公司选择了“清盘”,他们倒在了这难忘的2020年。
面对着诸多不确定性,民营图书公司要如何应对?超过50%的受访对象选择了“严控现金流”,同时,有56.44%的受访对象表示未来将“加强渠道与营销投入”,尤其是在直播和短视频领域。除此之外,有36.63%的受访对象选择了“转向有声、知识付费等数字化”。还有5家受访对象表示考虑“出售公司”,这几家公司未来也很有可能会告别出版业。
谁更有信心?
民营图书公司是出版业创造力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他们对于未来的信心无疑也是判断行业走势的重要依据。在调查中,45.54%的民营图书公司认为2021年的图书市场会逐渐恢复元气,回到疫情前的发展水平,25.74%的民营图书公司则认为2021年的图书市场会与2020年大致持平,仅有15.84%的民营图书公司对2021年的图书市场表示了明显的悲观。可以看出,尽管疫情改变了书业长达20年的增长轨迹,但多数民营图书公司并不认为2020年将成为书业走向衰退的拐点。
这一判断同样出现在受访者对自身2021年发展状况的预判上。超过36%的受访者认为公司将在2021年“继续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利润增加”,有34.65%的民营图书公司认为公司2021年的发展会与2020年大致持平,仅有4.95%的受访对象认为公司将面临停工、倒闭等风险。
为了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情况,我们设计了“1分~10分”的量表,请受访者对未来一年产业整体、渠道状况和公司发展的信心,1分为非常糟糕,10分为非常乐观。
在判断行业整体发展上,101位受访者的平均信心分为6.18分,打出“1〜6分”的民营图书公司占整体的54.46%,打出“7〜8分”的民营图书公司占比为29.7%,仅有15.84%的图书公司对未来非常乐观。从品类上来看,主营教辅的图书公司对未来最有信心,平均分为6.71,其中,超过35%的民营教辅公司打出了“8~10”的高分;而人文社科类的图书公司则对行业未来最为悲观,平均分仅有5.42,没有一家打出10分不说,却有超过1/5的公司打出了“1~4”的低分。
民营图书公司对下游渠道的信心与对行业整体形势的判断相似。101家民营图书公司对公司渠道的生存情况信心平均分为6.44分,打出“1~6分”的民营图书公司占整体的53.47%,打出“7~8分”的民营图书公司占比为30.69%,仅有15.84%的公司对发行渠道状况表现得非常积极。
与前两项不同的是,101家民营图书公司对企业自身未来的发展更为乐观一些。101位受访者对自己公司2021年的信心平均分达到7.17,明显高于对行业和渠道的判断。打出“1~6分”的民营图书公司占整体的38.61%,打出“7~8分”的民营图书公司占比为32.68%,有接近30%的公司对自身未来充满信心,打出了“8~10”的高分。
从品类上看,教辅图书公司对未来最有信心,平均分为7.57,接近30%的教辅公司打出了10分;人文社科经管类的民营图书公司则最为消极,6.19的平均分明显低于其他品类;主营文学艺术生活类的图书公司和主营少儿类的图书公司对未来信心的平均分分别为6.81和7.24。
总体来看,民营图书公司对于行业和渠道的信心,都不及对自身发展的信心足。
调查还显示,“书号”成为民营图书公司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超过半数的民营图书公司希望能够“多批书号”,减免税费则成为排在第二位的期待,46.53%的受访对象期待渠道可以“少打折”,而面对现金流困难,各有43家民营图书公司希望可以“加快回款”和“获得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