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十四五与双循环》将创造无数个曾经需求为“零”的苹果手机

滕泰《十四五与双循环》将创造无数个曾经需求为“零”的苹果手机

日前,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正式写入“十四五”时期(2021—2025)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这个新战略意味着一个更雄心勃勃的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而不仅仅是扩大内需。

如何读懂这个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息息相关的新战略?如何更加透彻地理解“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双循环”需要改革的关键点是什么?“双循环”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如何?有哪些任务和举措?如何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些都是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

2020年11月27日晚,《十四五与双循环》新书发布暨主题对话“洞悉政经时局 决策布局明天”在北京今今乐道读书会举行。首批社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计量所所长、中央级智囊汪同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盒饭财经创始人何伊凡、颉腾文化董事长周中华出席了活动,《十四五与双循环》作者之一、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通过视频会议参与了主题对话,《经济学家圈》主编王炜担任主持。

在“十四五与双循环”这个大背景,嘉宾们就中国房地产走向、个人投资和消费问题、企业家如何创造新需求,普通人的收入分配、以及拜登执政之后中美两国如何畅通“外循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话。

滕泰《十四五与双循环》将创造无数个曾经需求为“零”的苹果手机

●计量所所长汪同三院士发表《十四五的经济展望》主题演讲

关于未来房地产:

汪同三:

房地产在“双循环”新战略下依然是需要警惕的“灰犀牛”

滕泰:

房地产即将失去作为投资品的价值

赵锡军:

房地产在中国居民财富配置中占比过高,影响内循环

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涉及到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表述:“在房地产领域,政策明确,房地产业影响投资和消费,事关民生和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租房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汪同三认为,中国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有着天然的“不正常”,在“双循环”新战略下,房地产对中国经济是看得见的威胁,依然是需要警惕的“灰犀牛”,而不是小概率的“黑天鹅”,所以,他要告诫房地产企业要紧记八字箴言:“脚踏实地,社会责任。”

滕泰认为,房地产的双重属性是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具有的消费属性,也是一种投资品。但在中国,除了个别城市,个人投资房地产将越来越不再具有投资属性。根据租售比(注:简言之,指在保持当前的房价和租金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完全收回投资需要多少个月),目前,就上海和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而言,投资一套房地产,完全要收回投资可能需要500个月甚至更长,折算下来,只有约2%左右的年收益。甚至比不上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理财收入。

所以,如果不是因为自住,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投资房地产的风险已经变得相当高。

赵锡军指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20年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在个人存款减少的同时,4月个人贷款增加较多。4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89亿元。

根据这个数据,个人存款在减少,而个人贷款却在增加,但“少了8000亿存款”是否都用在促进“内循环”的消费上,赵锡军教授表示存疑,因为在个人贷款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这也在事实上使2020年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

赵锡军教授认为, 2019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创造的GDP约为69631亿元人民币,按去年平均汇率折合美元约为1万亿,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约为7%,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在中国居民财富配置中的占比远高于美国,已经超过了50%。

居民在住房上的支出占比加大,在短期内会抑制“内循环”的畅通,长期通过增加收入等方式可以解决。所以,在“双循环”这样一个长期的战略部署下,首先,房地产的市场地位依然需要重视,政策认为其既影响投资和消费,也影响民生和发展,所以稳定的房地产市场依然是目前的经济重心;其次,从长期看,内循环的关键之一,是减少居民在房地产方面的支出。

滕泰《十四五与双循环》将创造无数个曾经需求为“零”的苹果手机

●左到右:盒饭财经创始人何伊凡,计量所所长汪同三院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

关于未来新机会:

汪同三:

“高人类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滕泰:

乔布斯创造苹果手机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为“零”,从“财富的觉醒”到“创造新需求”

赵锡军:

中国人的新金融意识觉醒

汪同三指出,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上,突出了高质量发展,在着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尤其要着力社会、民生高质量的发展,让我国坚实地迈向“高人类发展水平”行列。简言之,就是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关键之一就是畅通“内循环”,因为只有当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结构时,才能对国内的各种消费需求和配给,提供可以及时交付,并高度适配的各类产品。

滕泰则认为,双循环最重要的是“创造新需求”,10年前,滕泰曾出版过一本书《财富的觉醒》,当时正应和了中国”财富觉醒“的大时代背景,而今天,滕泰认为,畅通双循环最重要的是“创造新需求”。

他风趣地提到10年前他到美国时的一个小故事,当时3G刚刚推出,乔布斯一直在各种媒体鼓吹”伟大“的苹果手机。滕泰说,实际上,在苹果手机推出之前,人们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为零,而所有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需求,比如微信支付,比如视频会议,比如手机游戏,这些新需求,都是企业家,创新者一个接一个创造出来的。

所以,滕泰认为,“双循环”,特别是立足于国内大循环,不能拘泥于固有的传统形式的消费,而是要不断创造新的场景。未来的独角兽企业会属于那些不断创造新需求的企业家们。这其中的广阔的前景孕育着无数的新机会。

滕泰还重点谈到,在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等领域,是未来最容易产生“新需求”的高能行业。

赵锡军教授谈到,新金融将有巨大的机会。比如现在欧美等金融成熟度比较高的国家,个人投资者几乎绝迹,大部分人会将理财和投资交给专业的机构或者投行去做。而中国,尤其是股票和基金市场,仍然有大量的“散户”。所以,当金融的信用体系和分级体系不断完善之后,专业度高的新金融将会成为主流。

滕泰《十四五与双循环》将创造无数个曾经需求为“零”的苹果手机

●现场嘉宾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和颉腾文化董事长周中华,视频连线经济学家滕泰。

滕泰《十四五与双循环》将创造无数个曾经需求为“零”的苹果手机

●现场经济学家圈赠书给LBS商学院学员

《十四五与双循环》首本解读多元新发展格局图书

滕泰《十四五与双循环》将创造无数个曾经需求为“零”的苹果手机

新书《十四五与双循环》由经济学家圈编著,颉腾文化策划,中国广播影视出版书出版。这也是目前市面上首本解读多元新发展格局的书籍。书中汇集了国内 17 位顶级经济学家的集体智慧,就经济走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开放、汇率改革、医疗改革、刺激消费政策、资本市场改革、房地产市场展望、数字货币和企业应对、投资机会、全民社保、民营企业、分配体系、低收入人群福利、监管方式、资源配置等21个议题,17位经济学家发表了各自领域的真知灼见。

本书编著者经济学家圈,是国内权威的财经智库,深度关注国内国际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趋势。致力于为中文世界读者提供优质、翔实且有深度的财经资讯与思想增量。为了完成这部作品,经济学家圈同国内 17 位顶级经济学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也包括参加过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的一些学者们。

这17位学者分别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政策制定者 —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国务院参事夏斌、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主流院校经济学家 —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别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国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独立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徐洪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等。

这些学者为本书提供了最新、多元的观察视角,以及对形势的展望判断和政策建议。

《十四五与双循环》通俗易懂,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适合学者、研究人员、投资者、企业家阅读,也适合关心经济形势走向的读者阅读,有利于帮助大家看清未来,把握机会,提升价值。

新书链接:

https://item.jd.com/12759115.html

Read Previous

如何让一本滞销书焕发又一春?

Read Next

当当公益走进滦平小学 优质童书助力孩子阅读成长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