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发展,内外循环,融合出圈,服务变现,11月23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的2020广州文交会出版高峰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北京、武汉、浙江等地的出版界、文化界、融媒体界领军人物,与广州本地精英跨界聚合,共同研判和探讨新发展阶段的出版行业新生态,共建共享新平台,拓展拓宽新路径。
此次论坛是2020广州文交会的重点项目之一,11月22日至25日举行的本届广州文交会,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 “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做出重大部署后,广州文旅创新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论坛以“内外循环、文化交流、出版先行”为主题,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出版行业在文化传播交流中的先行作用,着力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践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提供文化助力。论坛同时以“书香羊城十大好书”十周年为契机,聚集国内优秀出版发行资源,打造文化出版产业的“湾区样本”。
论坛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原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任超,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总编辑马永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勤,百道网董事长程三国及网易传媒创新营销研究员李雅卿等嘉宾,围绕出版行业发展、全民阅读建设、湾区交流融合、文化高地打造等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高质量发展 内外循环助力文化认同
论坛重点分析了基于广州出版的自我发展定位、精准匹配和充分发挥广州文旅产业的多层级优势,探索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优质途径和构建“双循环”的新格局。
邬书林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出版界当前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未来出版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出版强国,不是在原有基础之上“摊大饼”,而是开辟创新领域。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出版的结构性问题,做精品出版物是关键。
王勤指出,传统出版业与新型出版模式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有机互动,形成了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深度融合。要跳出出版行业本身,将出版业传统的知识挖掘、知识传播、知识服务功能,转变成一种融合文化现象被消费。同时,广州出版面向大湾区,任重而道远,要充分发挥出版的力量,为港澳新一代营造文化上的认同感、归属感。
在港澳台与内地图书进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华商务贸易公司总经理唐建元,在论坛沙龙环节,以该公司长期推动出版业内外循环,从事图书进出口业务,曾成功举办“深港共读,双城同感”活动的经验,论述了加强内地与香港出版合作,促进大湾区全民阅读交流的意义与重要性。
融合破圈 出版社需自建自控平台与用户
书店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任超在演讲中表示,随着新媒体蓬勃发展,出版业加快转型、融合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借用资本市场优势,打造拳头产品和标杆项目,是新一轮媒体融合大潮中的着力点。
马永强从促进读者IP与大众生活结合的角度,讲述了读者集团的精品战略、品牌战略和媒体融合发展构想。
李雅卿从网易传媒与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成功合作2020广州读书月花城3D书摘漂流馆的案例出发,指出优质内容赋能和多媒体融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抓手,而文化的破圈、出圈乃至出海,是让文化保持生命力和发展的方向。
北京开卷信息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蒋艳平在论坛沙龙中,建议出版社建立自己的平台,做自己的细分品牌用户运营,除虚构类作品可能更依赖作者外,在非虚构领域,出版社编辑要加强自创内容的积累。
蒋艳平同时指出,书店依靠图书进销差价赢利生存的空间正在逐渐丧失,书店的商业模式,需要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要开拓图书零售以外的更多服务,并实现服务项目的变现。
蒋艳平就书店如何将服务变现提出建议,包括:通过2C获取收入,如收取会员费、办理图书借阅卡收费、销售咖啡等周边产品的收入等;做2B对企业的服务,诸如为企业提供文化培训获取收入;开拓2G面向政府的收费服务;开辟对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服务业务,比如为幼儿园提供从图书选品到组织阅读活动的全套服务,等等。
此次出版高峰论坛的主办方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乘势文交会东风,深化多方联动合作,与读者出版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深化“丝路古城”与“千年商都”对话,推动“一带一路”的陆海联动,共谋两地文化产业优势和人文底蕴的融通合作之道。
同时围绕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以精品出版供给和创新文化服务为抓手,举办了《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图书出版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此外,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致力于实现纸质教辅“智慧化”的新一代智慧纸笔作业系统,参加了文交会同期举办的“2020广州文旅新业态成果展示会”,同时亮相展示会的还有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5G赋能、重磅推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解决方案”新品。成果展示会综合体现了广州地区党建、教育等各个服务领域的“出新出彩”。
END
出版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