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图书公司复产复工情况调查

在疫情面前,折扣或许不是中小型图书公司的当头之痛,如何活下去才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多数出版机构开始全面复工,产业运行正逐步回归正轨。不过,这些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在复工之后,一些中小型图书公司出现了销售收入大幅下降、现金流紧张等情况,甚至还有一些公司倒在复工前夜。中小型图书公司是出版业中创意与活力的体现,也是出版产业链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样,他们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相比于此前更受舆论关注的实体书店,中小型图书公司的生存境遇少有人关注。5月中旬,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国出版协会民营工委共同发起“新冠疫情对中小规模图书公司的影响和恢复生产状况调查”,由《出版人》杂志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中小型图书公司当下面临的困难进行梳理,对中小型图书公司的复工状态进行了一次摸底。

此次调查共收到58家中小型图书公司的反馈,主营图书品类涉及教材教辅、文学艺术、社科经管、童书等,主体业务所在地包含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15个省级行政区。这58家中小型图书公司中,48家2019年发货码洋在1亿元以下,30家2019年出书品种数在50种以下。

 

真正的困难过去了吗?

疫情期间,由于出版产业链上下游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像印刷、物流等业务基本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图书公司自身的运营也受到了影响。调查显示,超过80%的公司反馈公司的发行、物流业务受到了影响,而销售的不畅甚至停摆也间接导致了62%的中小型图书公司遭遇了现金流困难。

在疫情比较严重的二三月份,各地政府都要求辖区内企业采取线上、值班等方式灵活办公,但还有60%的中小型图书公司图书生产(编辑加工、印制等)受到了影响。

在疫情期间,图书销售主要依赖于电商平台,很多出版机构积极利用线上促销和直播带货等方式,试图弥补因疫情带来的销售影响,提升读者关注度进而带动销售。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调查显示,70%的中小型图书公司疫情期间的电商销售收入并没有显著增长。如果说纸书的电商销售没有增长与物流的运转效率有关,那么在疫情期间备受重视的电子书、数据库、在线课程等数字业务是否能够取得增长呢?答案也并不令人乐观,接近80%的调查对象表示疫情期间“数字业务相关收入没有明显增长”。实际上,由于中小型图书公司普遍体量不大,除了少部分主营文学类、社科类图书的公司能够通过电子书授权获得一些收入外,多数公司的数字化业务营收都微乎其微。

复工之后,迎来史上最难回款季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各行业开始全面复产复工,出版行业也慢慢恢复元气。调查显示,68.97%的受访公司已经实现了全员到岗,基本恢复到了正常办公状态,但是即便如此,产业链上下游的运行效率还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有50%的受访公司认为上游机构(作者、版代等)的运行效率是正常状态的75%,有50%的受访对象认为下游的书店、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仅为正常状态的75%。

对于中小型图书公司而言,更为严峻的是图书生产在第一季度的“停摆放空”。在调查中,接近20%的受访公司表示2020年迄今一本图书都没有上市。与去年同期相比,绝大多数中小型图书公司品种数下降明显,最好的状态是与去年基本持平。在这种情况下,超过50%的中小型图书公司表示今年对于图书的投入情况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仅有32%的受访对象表示2020年对图书投入有所增加。

疫情期间,新书上市少、渠道回款慢、图书销售降低等因素综合影响,让超过80%的中小型图书公司认为公司目前的现金流紧张。在“目前的现金流能够支撑公司正常运行多长时间”的问题中,34%的中小型图书公司表示现金流无法支撑公司正常运行3个月,另有30%的受访公司表示现金流仅仅能支撑运行半年时间。

最为致命的是,由于实体书店受到疫情的影响更为严重,中小型图书公司或将迎来史上最难回款季,86%的受访对象表示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渠道平均回款账期的拉长。实体书店压账期已经是常规动作,但是今年上半年,很多实体书店近乎“颗粒无收”,给上游的回款变慢属预料之中。不仅如此,由于不少实体书店倒闭,使得坏账增加,这对于中小型图书公司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在应对策略上,有约半数的中小型图书公司选择降价促销以求缓解现金流紧张的状况。有约10%的公司进行了裁员,有约17%的公司选择了“降薪”。同时,超过70%的受访公司都在积极开拓新业务,包括加大数字业务投入、开发有声课程、增加研学业务等。值得关注的是,在调查中有3家公司“清盘”,对应到比例中,约5%的中小型图书公司倒在了疫情之中。

 

对未来还有信心吗?

在调查当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中小型图书公司对自身和行业未来的信心指数。对于整个行业,约63%的受访对象认为“图书市场会出现一定负增长,但会逐渐恢复元气”,有20%的受访对象更为悲观,“选择了市场出现显著负增长,且会走向衰退”,仅有5%的受访对象表示了乐观,“市场继续扩容,延续增长态势”。

与对行业的预判相似,在对公司自身发展的预期方面,有约51%的受访对象认为2020年“公司经营会更加困难,但可维持”;18%的受访对象认为“与2019年大致持平”,仅有17%的受访对象认为公司在疫情之后会继续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利润增加。

在“如果一个词来形容目前面临困境的心情”的开放问题中,“焦虑”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此外,“迷茫”“无可奈何”“亚历山大”“烦躁”等悲观词汇出现频次也较高。在普遍的悲观情绪外,也有几位受访者选择了“平淡”“坦然”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除了呼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外,从业者也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扶持和帮助。调查显示,有超过65%的中小型图书公司希望能够获得“融资支持”,有约同样比例的受访者呼吁渠道商能够“加快回款”。同时,有过半的中小型图书公司希望主管部门能够放松、加快书号的审批流程,希望税务部门能够“减免税费”。仅有39%的受访对象表示希望图书能够少打折,在疫情面前,折扣或许不是中小型图书公司的当头之痛,如何活下去才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制表:刘清源、杨宇函、秦川)

 

Read Previous

豆瓣书店关店120天之后

Read Next

国际出版界进入新的并购活跃期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