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丽娜
《黑猫珍妮》是美国女作家埃丝特·埃弗里尔的作品,这是一只戴红围巾的小猫珍妮的成长故事。该系列第一本在1944年出版,被《大西洋月刊》赞誉为“能与彼得兔一争高下的小猫”。半个多世纪之后,这只羞涩内秀又勇敢坚定的小黑猫终于飘洋过海,来到了遥远的东方。
埃弗里尔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猫咪世界,这里有猫咪俱乐部和猫咪学校,有同伴的美好欢聚,也有狂野的历险。这是一片充满冒险的温馨领地。一只只个性迥异的猫儿聚在一起,一起嬉戏,一起淘气。开始的时候,害羞的珍妮是猫咪俱乐部的观望者,她躲在玫瑰丛后面观察、羡慕俱乐部成员的开心聚会,一次,她偶然地加入了俱乐部,却因为恐惧而逃跑。内心的渴望激励着珍妮转变、成长,埃弗里尔细腻地描摹了珍妮忐忑焦灼的内心,她憧憬着加入同伴的游戏却又有些畏惧和惶恐……终于,在仁慈的汀克船长的支持下,在圣诞颂歌悠扬的乐声中,珍妮大胆地展露自己的溜冰才华,赢得了俱乐部成员的赞赏和认可。在此后的一次次聚会中,在一次次大小事件中,珍妮结交到了好朋友,勇敢地保护自我、展现自我,甚至经历了出海航行。在一个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珍妮的成长,看到她内心的欣喜与欢愉,不断释放自我的潜能,越来越自信从容,甚至成长为受爱戴和尊敬的猫咪。
埃弗里尔的想象力充沛,但在叙述中却极为冷静和理智,对故事的细节精打细磨,使其充满现实感。在《月光历险记》中讲述了珍妮克服重重麻烦,战胜内心恐惧,将鼻笛送给朋友的故事。从故事一开始船长给珍妮系上围巾的细节,到万圣节夜晚的氛围营造,从巴特弗莱的意外受伤和鼻笛的掉落,到惧怕狗的珍妮临危受命,机智地完成任务,整个故事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渗透着紧张。不难看出,作家在珍妮这一形象中倾注了丰富的情感,珍妮的情感和行为体验俨然是一个慢热、谨慎但又不失个性的小女孩。在看似日常却惊心动魄的事件中,作家张弛有致地描摹珍妮的个性与成长,从一开始的胆怯、纠结,到慢慢呈现的外柔内刚与坚毅果敢。如果说,彼得兔的故事代表了生机勃勃、精力无限的男孩形象,那么这一部“能与彼得兔一争高下的小猫”传达的是富有鲜明个性和魅力的女孩形象。
对珍妮的成功描摹,要归功于埃弗里尔的真诚叙事。在《作者的话》中,她回答了一代代读者的问题,“珍妮是真的吗?”当一部作品为读者所深爱并开始关注其形象真实性的时候,说明它有强烈的代入感。为此,埃弗里尔显示出一位真诚的叙事者的智慧。她说,珍妮的故事来自于现实生活,来自于其主人汀克船长和热爱猫咪的主人们的讲述,但同时,在写作中除了记述那些发生在花园栅栏之外的事情,她也借用了一点想象力,将那些听来的故事拼凑成形。她能熟稔地将猫的语言翻译成人类能够理解的语言,“竭尽所能保持故事绝对忠实于每一只猫的个性,忠实于猫咪俱乐部明亮温暖的精神。”这种对于写作的认识,在文本叙事中,在珍妮等猫咪形象书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埃弗里尔不仅拥有卓越的故事叙述能力,也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插画家。黑猫珍妮系列故事的插画就是她自己画的。
埃丝特·埃弗里尔笔下的黑猫珍妮为一代代读者所喜爱,最早读过该作品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张弛有度的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故事背后那种明亮、温暖的氛围,很好地诠释了这部作品为何能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为读者深爱。而对于国内读者来说,珍妮及其伙伴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成长故事,亲切平和,别有一番韵味,呈现出一种自在欢愉地走向成长的美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