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龄社:打响“老年出版”攻坚战

迎来而立之年的华龄出版社在提高责任意识、精品意识的同时,突出体现了为老龄事业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的办社宗旨。相信不久的将来,其独具自身特色的图书品牌将更加鲜明突出。

中国正加速奔向“超老龄社会”?此话并非危言耸听。

近来,“老龄化”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2017年同期增加530万人。从年龄构成看,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相关部门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这意味着每三个人就有一个超过60岁的老年人。

那么,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出版业又该有何作为?作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直属单位,全国唯一一家以老年人和老龄工作者为主要读者群的综合性专业出版社,华龄出版社的“老年出版”攻坚战刚刚打响。

摸清家底

一年前,胡福君从机关单位来到华龄出版社担任社长。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摸清家底。

成立于1989年的华龄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后,发展之路较为波折。由于错过了市场化运作的大好机遇,这家规模较小的出版社近年来图书品种少,整体销量不佳,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可言。从产品线的情况看,老年生活(养生)、人文社科等板块表现较好,易经类图书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老年生活(养生)板块有“中医药精品系列丛书”、“老年常见病防治手册”系列等产品。其中,“老年生活指南”系列图书以其权威性及适读性受到广大老年人欢迎,几乎每个品种均入选“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目录”。人文社科板块有“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寻找古国系列丛书”等图书,以品质高、思想性强而广受好评。其中,“大字本”系列图书原为20世纪70年代专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阅读的“大字本”图书。由中央档案馆独家授权,每书均有“中央档案馆毛泽东藏书”印章,编号发行,上市得到老同志的喜爱。艺术生活板块的“老古董丛书”是出版社最早的品牌图书,至2006年即已出版50余种,形成规模效应,作为此品牌的延展,又继续开发了“古玩艺术品辩识与收藏”“艺术品收藏价值”等系列图书,形成品牌特色。旅游板块图书较少,但主要出版的品种也具有自身特色。如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而出版的《回梦京华》一书。该书不是单独地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把老北京孤单地呈现给读者,而是利用巧妙的设计,在标志性建筑上都用透明的插页做了复原图,复原图后页是现存建筑的照片,两部分叠加便可以轻松做出对比,使读者直观地见证北京这座永恒之城的过去与现在、古老与美丽。此书推向市场后,因其独特的形式受到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机构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还成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的文化精品,在奥运期间进入奥运村、机场销售。《花甲背包客——欧洲自助游攻略·游记》等旅游文化类书籍也受到了读者好评。

虽然以上板块不乏亮点,但除了易经类图书这一优势板块,华龄出版社的其他产品线比较零散,亟需进行有效地整合。“自身定位不准导致出版选题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年来,胡福君一面不断思考如何做好选题规划,一面也积极向同行取经。结合社里实际情况,他为华龄出版社的未来发展规划了两门必修课。

必修课之一——聚焦华龄出版社特有的优势产品线,将易学板块做扎实,打造拳头产品。基于多年来的积累和合作机构在海内外的版本资源优势,华龄出版社的易经类图书在全国出版社中居于领跑地位,已出版《周易初步》《周易正解》《周易演义》等品种,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等网点设有专柜,市场表现良好。过去一年来,经过努力,华龄出版社的易学板块日渐丰满,未来还计划出版系列易学导读类书籍等。

在易学板块之外,胡福君深知,做好老年出版是关乎华龄出版社未来命运的另一门必需课,这也是他一年中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如果缺乏目标,迫于压力静不下心来,以浮躁的心态继续跟风市场选题,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我国有2.49亿的老年人口,基数很大,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必须通过产品线和拳头产品的打造,实实在在做好老年出版。否则,为老年人出书只是一句空话。”

围绕“老”字做足文章

华龄出版社能否修好第二门必修课,关键就在于能否围绕“老”字做好文章。

近年来,从“中国老龄理论文库”系列、“中国老龄政策学习指南”系列、“国际老龄事业管窥丛书”到《农村老年人维权指南》《女法官手记之——老人生存与法》《老年人维权指南》等等,在老年出版领域,华龄出版社已出版了大量老龄政策法规类图书,还从老年人实用角度出版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指南、手册类图书和以“老龄问题研究与对策丛书”为代表的老龄理论研究类图书,为老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为国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胡福君告诉记者,从整体情况看,老年出版这几年比较零散,一些出版社也零敲碎打地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都不成体系,市场书做得少可能还是因为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如何应对和积极看待老年生活和老龄化社会,需要在全社会达成共识。首先要认识到,这是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不能当成一种负担。”据胡福君介绍,2018年年初,国家14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开展主题宣讲。把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及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培训教育内容。组织编写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知识读本和培训教材”。响应部委号召,华龄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知识读本。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和老年产业的快速发展,时代呼唤老年出版贡献更大力量,华龄出版社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在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按中央要求积极应对老龄化,这是摆在华龄出版社面前的问题。一是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前提下推动老年出版事业往前走;二是要为企业应对老龄化做出贡献。”胡福君指出,“要围绕‘老’字把文章做足”。

经过一年的调整,华龄出版社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出版方向——以全方位为老服务为基准,继续开发几个领域的选题:面向老龄研究机构与人员,壮大初期品牌——老龄理论研究类图书;面向老龄工作机构与人员,配合政策、法规、文件出台,出版工作用书,使华龄出版社成为老龄法规政策、老龄工作实务阵地;面向老年人,丰富老年图书品牌——开发完善老年生活指南、老年悦读丛书、老幼共读系列图书;巩固已有品牌——周易术数类图书,继续丰富品种、形式;加强传统文化类图书——新时代英雄系列、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继续开发老年大学系列教材。

过去一年来,重振旗鼓后的华龄出版社在发货码洋和回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9年,华龄出版社精心规划选题,计划出版新书393种,其中《“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选题一种6册,社级重点选题48种。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发〔2018〕30号”文件提出的制定出版计划的重点,结合社里的出版方向,华龄出版社2019年的选题在加强老龄、老年类选题策划的同时,着重增加了英雄人物阅读及文化类选题,还从老幼共读的角度,尝试策划了一些少儿类选题。

迎来而立之年的华龄出版社在提高责任意识、精品意识的同时,突出体现了为老龄事业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的办社宗旨。相信不久的将来,其独具自身特色的图书品牌将更加鲜明突出。

Read Previous

学术+融合,践行地方人民社的“攻守之道”

Read Next

以书结缘,十年见证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