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出版业的“走出去”带来了空前的机遇,那么应运而生的“一带一路”版贸会无疑为所有出版机构提供了抓住机遇最好的平台。
“走出去”一度是山东出版集团的一块心病。作为一家规模和影响力均具全国前列的地方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在此前多年间的版权输出寥寥无几。而就在短短几年间,山东出版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均跃居全国前列,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山东出版集团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开创的“一带一路”版贸会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不断深化,文化一步步走向前台,成为串联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角色。如果说这为中国出版业的“走出去”带来了空前的机遇,那么应运而生的“一带一路”版贸会无疑为所有出版机构提供了抓住机遇最好的平台。从济南到阿联酋、中东欧,这艘出版的航空母舰正在把中国传统文化撒向更远的海疆,而在深度开辟小语种市场,促进版权输出提质增效的同时,“一带一路”版贸会还深刻地改变了山东出版自身的样貌,催化了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出版集团的重生。
动机:文化担当,突破杠杆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出版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指出了“走出去”工作中一片未经前人开拓的沃土,然而这片处女地上迥异的民族文化背景,也让出版人一时束手无策。就在行业纷纷观望之际,“一带一路”版贸会这一带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诞生于山东有偶然,也是必然。
曾孕育出百家争鸣文化盛世的山东,具有天然的历史文化优势。而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端交汇点,山东位置的特殊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丰富的地缘文化和区位地理优势,为山东出版人扬帆出海,打造“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文化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下发的《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 “走出去”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到“扩大对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输出规模”,“鼓励出版企业组团参展、办展”。同年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在省党代会报告中强调本省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产业、人文合作。这些均为“一带一路”版贸会诞生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理论支持。

而在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华看来,搭建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平台,也是山东出版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才能衡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标准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一个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让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真正被全世界各国的人民所认同、尊重、欣赏、赞美,并真正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引领世界文化的风尚。”张志华告诉《出版人》。在他看来,实现这一目标,正是山东出版集团作为一家大型文化国企应有的使命。
不仅如此,“走出去”工作也被山东出版集团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在张志华看来,通过“走出去”,把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并开拓好,在“走出去”的同时把国外优秀文化资源引进来,可以在提升集团美誉度与影响力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取得一些效益;通过开展文化“走出去”,推进版贸工作,集团从领导到员工的素质也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可以锻炼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团队。
“山东出版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核心是实现高效能、高质量增长。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大幅度提升员工的素质,二是大幅度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我们希望把‘走出去’当做杠杆,以员工素质和产品结构为支点,撬动整个集团的发展。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大力推动这项工作的原因。”
自从张志华入主山东出版集团以来,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工作就被拔到了战略的高度,集团也在“走出去”工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集团于2015年在济南举办的“中韩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上,中韩60家出版单位签署了3项合作协议、65项版权输出合同,成功帮助山东出版集团摘掉了版权输出“困难户”的帽子。这其中得到了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这一模式也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与肯定。
2016年底,张志华带领山东出版集团迈向了通向“一带一路”的第一步,在业内率先提出举办“一带一路”版贸会的构想,并将其确定为2017年集团的重点工作。经过10个月的精心筹备,首届中国·山东“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在泉城济南应势而出,在为出版界奉献出一场中外文化交汇融通的书香盛宴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交流工作与“一带一路”结合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方法:搭船出海,借台唱戏
“图书出版正在进入回升期,在中国,我们对这种回升的感受更加明显。中国出版物的质量让人惊叹,我们也感受到中国政府打开文化市场,对外交流合作的积极性。”2017年8月,“一带一路”版贸会现场,有参展商表示。
由山东出版集团主办、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山东“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的96家国外出版机构、51家国内出版机构(含35家华东地区出版机构、4家台湾地区出版机构、12家山东出版传媒所属出版社)及4家版权代理机构参展。在版贸会现场,山东出版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与国外出版机构共签订293种图书的版权协议(输出265种、引进28种),12种数字产品版权输出协议,5种图书合作出版协议,2个战略合作协议;另有51种图书初步达成版权输出意向,12种图书达成版权引进意向,1个平台合作意向。在短短 3 天的时间里,集团实现的版权输出量相当于此前5年的总和。
在张志华看来,“一带一路”版贸会圆满实现了集团的目的:“这项活动以践行‘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为出发点,以项目合作和文化交流为抓手,以相关活动为特色,以构建国际品牌和影响力为着力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机构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张志华看来,在济南办版贸会“仅仅是起点”,但它已经充分展示了自身在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贸易与文化交流上的巨大潜力,“下一步这个事情还要坚定不移地办下去,而且要更多地办到国外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影响力办出去,才能真正逐步提高它的品牌价值。”张志华说。
基于这样的思考,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阿语地区“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和“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走进中东欧系列活动于2018年4月到6月间接连成功举办,从济南到阿联酋阿布扎比,再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波兰,山东出版集团以点带线,成功将自己的影响力传向整条丝绸之路经济带。
走出国门举办版贸活动成本高、困难多,如何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花小钱、办大事?张志华给出的思路是借力。“在海外举办版贸会,我们主要依托了两股力量。一是各大国际知名书展,全球的出版商都会聚集在一块,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舞台来唱自己的戏;二是政府现在也在积极寻求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的途径,比如我们的一系列活动都得到了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让我们能尽可能钱花得少一点,把事情做得大一些、好一些。”张志华表示。
这一思路也在阿联酋、中东欧的两场版贸会中得到了延续,中国-阿语地区“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依托第28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举办。山东出版传媒旗下10家出版社携650余种图书参展,与国外出版机构共签订101种图书的版权协议,其中输出86种,引进15种。
“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走进中东欧系列活动则借助“2018年中国品牌商品(中东欧)展览会暨孔子家乡山东文化贸易(中东欧)展览会”的平台,于2018年5月31日—6月7日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波兰举办。山东出版传媒旗下10家出版社携353种、731册图书参展,与当地出版机构签订了51种图书版权贸易协议,其中版权输出协议21种,版权引进协议30种;达成版权输出意向6种。
“在阿布扎比和中东欧的成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虽然我们是一个地方出版集团,如果策略对头,方法对路,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样能够干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事。”张志华说。
路径:基于丰富,朝向多元
山东出版何以能在“走出去”领域进步神速?除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版贸会的创新模式之外,张志华还有一项与众不同的经验,那就是建立配套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走出去’最关键的是把事情落到实处。要有实质内容,要有价值、有特色,更要有落地率和实现率。”张志华表示。为此张志华在集团内部每隔半年进行一次摸底,看签的合同究竟有没有落实,能不能把书拿出来。在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下,2018年中-阿版贸会现场举办了48种阿语版、1种英语版、5种中文版的新书发布活动,意味着2017年济南“一带一路”版贸会上签订的96种阿语版权输出协议,8个月内有一半已实现出版。对此张志华总结道:“我们需要形式,但最后要看得见结果。不这样搞,外部看起来光鲜,结果又成了片儿汤,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
具体负责“走出去”板块的山东出版传媒出版业务部主任丁莉则向《出版人》表示,山东出版版贸的崛起并非无根之水,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自从2015年以来,集团坚持实施‘出精品书、创品牌社’的双品工程,各出版单位以‘耐读、上榜、有销量’为标准,策划、打磨了一大批有质量、有效益的双效精品出版物,为版权输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丁莉透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原创儿童文学、绘本,是几场版贸会上的“抢手货”,诸如《儒家文化大众读本》《麒麟送子考索》《山东汉画像石汇编》《孔子语录》和《寻找鱼王》《家门外的自然课》“曹文轩纯美绘本系列”等,均成功实现了多个语种的版权输出。“在与国外出版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资源才是最重要的。爆发更多是源于山东出版多年来优质产品的积累。”丁莉说。
山东出版手里握的资源并非仅有图书。作为一家外向型的出版机构,山东友谊出版社在此前多年间一直在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并以“尼山书屋”打造了出版和传统文化出海的实体平台。自从2012年首创以来,尼山书屋已在全球落户35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中-阿版贸会期间,山东友谊出版社与迪拜文化和科学联合会达成深度合作,尼山书屋不仅将在联合会图书馆落地,还将于2019年入驻建成的中东地区最大图书馆。未来山东出版将进一步强化海外出版机构、中国主题图书编辑部和中国(尼山)书架的建设,让“走出去”的不仅限于图书,更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山东出版自身的品牌。
这也让张志华对版贸会有了更深层的思考。“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平台意识,并逐渐赋予它新的职能、丰富它的内涵、延伸它的链条、打造它的品牌。”为此张志华强调,版贸会还要继续在海外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大。对此张志华也提出了两条路径的规划:在资源的聚拢方面,版贸会要强化公共性,不止服务于山东出版自身,更要服务于国内其他有需求的出版单位,成为一个搭载中国最优质出版资源的平台;而在呈现方式上,集团要进一步和各大国际组织、机构加强联系,不把自己单纯地看做版贸平台,而要向一个综合性文化平台、有形商品和无形互联网结合的展示平台转变,未来除了出版物,还要向我国其他优秀文化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扩展,让舞台上的角色更多元、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