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兆平:天地有界精彩无界

记者|张竞艳

从图书出版跨界数字出版,从数字出版闯入教育援外领域,她以虔敬之心做事,将荆棘之地变为坦途。

走更远更难的路,看更多更美的风景。

现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的彭兆平,从事出版工作已30余年。“以虔敬之心做事,荆棘之地能成坦途;以敷衍之心做事,坦途也成荆棘之地。”前24年,她把图书出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此后8年,她在数字出版和教育援外领域一路拓荒前行。历千山万水,仍初心依旧。她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今年,她又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进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领导班子后,她也从未离开一线,一直在数字出版和教育援外这两个核心的业务领域扎实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业绩。

幸福感始于一本好书

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彭兆平遇到她进入出版领域的第一位恩师黄治正,“在我心底播下了对出版怀一份虔敬的种子”。在《80年代人民社的年轻人》这篇文章中,彭兆平这样写道:“身为80年代进入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年轻人,曾经与这些纯粹、质朴、历尽磨难也未减理想主义热情和文化情怀的出版家在一个好时代同行,我们,何其有幸。”在彭兆平的记忆中,1980年代神奇、质朴,妩媚、动人,那时做编辑,每年编三四本书,每一本书稿都是精雕细琢。

在湖南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期间,彭兆平策划编辑出版了《走出封闭——中国内陆省份改革开放大思路》等一大批优秀图书,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而令她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则是冈布里奇著、周彦译的《艺术与幻觉——绘画再现的心理研究》。

在初读《艺术与幻觉》书稿时,“任何再现都必须容许无数的译解”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彭兆平。作为20世纪研究再现艺术心理学问题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像一片海,融入了美术史、文化史、哲学、视觉艺术、图像学、艺术心理学、美学、音乐以及大众传播学等极为广阔的知识之流,丰富美好,博大精深。“出版当年,我收到过很多读者来信——一本好书,遇上了一个爱它的时代,一群懂它的人,它的出版本身,让我品尝到了编辑职业的幸福感。”彭兆平说。

2000年9月接任湖南少儿出版社社长以后,为了走出因减负带来的经济困境,彭兆平带领班子成员实施全面改革,全力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使湖南少儿出版社迅速走出低谷,利润由2000年的110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520万元。在一般图书的品牌建设上,“开心作文”图书和儿童绘本、青春文学迅速成长,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位居前列。她还组织出版了《脊梁》《无人区科学探险丛书》等一批双效俱佳的图书,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她主持引进的绘本《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十来年间已经销售数百万册,多年占据当当网上五星童书榜。“故事充满温情、幽默和想象力,对孩子而言,它不艰深,对成人而言,它不浅白。”这套涉及宽容、勇气、友情、自信、爱与死亡等多个主题的图书,至今仍是她最愿意推荐给读者阅读的书。

最有成就感的艰难跨界

自2008年初调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工作起,彭兆平积极探索集团新媒体产业发展之途,主持了出版集团、中南传媒与湖南知名动漫企业宏梦卡通公司、日本最大的传媒企业角川集团、世界500强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个大型合作项目,先后创建了天闻动漫、天闻角川、天闻数媒三个公司,为湖南出版进入动漫、数字出版领域实现了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布局和实质性开拓。回顾其职业生涯,跨界的经历是让她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2011年1月19日,中南传媒与华为达成共同增资重组天闻数媒的合作协议,重组后的天闻数媒作为双方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消息传出后震惊业界,然而,掌声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为了寻找数字出版业务的合作伙伴,2011年7月,彭兆平与时任中南传媒独资子公司——天闻数媒的总经理张文飞第一次去华为,洽谈持续了大半年。期间,围绕股东对合资公司管控模式设计,双方陷入僵持,停止一个多月。彭兆平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给华为的轮值CEO郭平和时任华为软件公司总裁的邓飚、副总裁的黄冀,“恳切陈述我们不得不坚持的理由,以及我对合作价值的理解、我个人将为合资公司付出的努力”。很快对方来了电话,合作洽谈重启,直至最终顺利签订合同、组建合资公司。

对于新生的天闻数媒,亲自兼任公司董事长的彭兆平百般呵护,从办公场地的选择、装修布置到团队融合、企业文化建设,再到公司的战略规划制定、产品形态确定、市场模式建立都倾注了大量心血。而涉足数字出版,数字教育产品形态的摸索和确定及获得市场认可更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组织了多次调研,开了许多次座谈会,内部进行了无数次研究。最初我们确定的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教育全面解决方案,一个系统需要五六千万元。”彭兆平当时领着市场部的人员跑市场,拜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碰了许多次壁。“当然,这些碰壁是有价值的——我和整个公司的决策层都明白了,在当下,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太大的产品颗粒是很难达成销售的。”最后公司经过与一些学校的交流,确定做单校产品,这样,市场终于逐渐打开了。

经过极为艰苦的努力,天闻数媒公司成为了数字出版领域的明星企业。到2014年底,天闻数媒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实现利润2200万元。

探索“走出去”全新模式

教育援外,是彭兆平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华丽跨界。

从2014年起,彭兆平从天闻数媒南苏丹教育业务拓展入手,积极探索中南传媒进入文化援外领域的模式和路径。因为认定南苏丹项目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创新,符合国家战略,所以彭兆平对项目很有信心,正是这种信心支撑她在几年里一直坚持,“自己从中所获得的,是进入一个全新领域并终于有所成的喜悦”。其间除了两次邀请南苏丹教育部副部长一行到集团和天闻数媒考察,她还借南苏丹教育部部长、南苏丹副总统来华之机赶到北京拜访他们,当面深度交流,取得目标国高层的认同和支持。国内方面,以项目设计的高度和专业、敬业、真诚赢得了中宣部、商务部以及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路走来,彭兆平觉得最难的时期是2015年她带队去南苏丹做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当时南苏丹疟疾肆虐,正处战乱,饮用水匮乏,她带领的11人团队里,还有一名外请教育专家年逾七十,对团队的安全,她时时担着心。此行的任务是要通过与南苏丹教育部、教育部各司、部分州教育局官员、专家和学校校长的座谈、沟通,以及到州学校的听课、与老师和学生交流,明确合作的具体内容以及推进计划。“南苏丹教育部与我们之间最主要的一个诉求差异是教材开发,一个国家,一般是不会愿意把教材开发交给另一个国家去承担的。”彭兆平一行在座谈中、在去往州学校的路途上不停地沟通,终于,有一天夜晚在一间茅草顶的亭子里举行的座谈会上,他们以诚意和尊重打消了对方的顾虑,在教材开发上达成一致意见,“那一刻,我和同事们、专家们无比激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2016年7月,中南传媒终于获得商务部3700多万元援外资金支持。援南苏丹教育项目第一期的成功,不仅为后续的二期、三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南传媒乃至中国出版界的“走出去”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天地有界,精彩无界。如今,彭兆平正和她的新伙伴战斗在以出版助力教育发展的第一线。今年6月,担任《新课程评论》总编辑的她在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写道:“我们选择在6月1日出发,是因为这个日子寓意着纯真和希望;是因为我们认定,好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日益丰富而葆有最初的纯真,让世道人心规于天理而生长无限希望。”在心底怀着这样一份痴念,开创又一片新的天地,于彭兆平而言——理想和情怀的光彩、温度、香气于这里静静散发,教育变得越来越有光彩有温度有香气。

Read Previous

李学谦:十年磨一剑

Read Next

谢寿光与他的学术出版实践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