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莫名其妙地恨些东西。刻薄如张爱玲者,没听说她恨七大姑八大姨,没听说她恨胡兰成。她的人生三恨乃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对照张爱玲,我的人生之恨更为奇葩——我恨书的腰封!我的腰封之恨是长期的一贯的,新书但入我手,自带腰封者基本上都惨遭阉割。可是,我一直没敢说我的腰封之恨,因为有些担心这是个人怪癖,说出来会暴露我的心理问题,直到今天差点被腰封割破了手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拿了两册《叶芝诗选》(出版社我就不点名了,欢迎对号入座)回家,它是有腰封的,但我没看出来。腰封腰封嘛,当然是横勒像皮带,但这本书却是竖勒像绶带;而且面积正好占去一半封面,颜色也是纯白,不仔细看以为是封面的一部分。读了一会儿,它就悄悄露出了阴险的纸刃,狠狠地割了我的手指。好在我年近花甲,肉老皮厚,没造成严重后果;若遇上热爱诗歌的小鲜花小鲜肉,那还不直接给毁了容!所以一气之下发了朋友圈,没料想很快得到多方点赞,其中不乏出版传媒界的名家大腕。我这才知道,恨腰封并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就是这套!说好的不点名呢?
我恨腰封的根本原因很简单,就是它妨碍阅读,完全蛇足。鲥鱼带刺,那是它天生带刺,无可奈何之事;而图书带上腰封,则像炒鸡蛋往里撒一把骨头,不挑也得挑。不过,我还经历过一次欲说还休的“腰封事件”。那时在出版社搞发行,社里出版一套政治类读物,找了家民营书商发二渠道(当时的叫法)。这类选题是要经过专题报批的,书商就在这上面动脑筋,勒了道腰封,其中有云“经某某某某(单位)特批出版”,结果呢……说起来都是泪,所以特别恨腰封。
出书为何要勒道腰封?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见识过的人都知道:它就是图书自带的一则黄婆卖瓜式广告。现在的腰封再不会出现“经某某某某特批”这样的脑残语了,经常使用的套路是“谁谁和谁谁还有谁谁联袂推荐”;这“谁谁”当然要有一定的名气,而且推荐的书也大致要符合他的身份;至于谁谁读没读过这书,那就只有天知道。但是话说回来,谁谁的身份和这书毫无关系也是可以推荐的,不信你让鹿晗推荐《时间简史》试试,没准儿很多粉丝就会各买100本送人,推荐效果肯定比物理学院士好得多。
过去出版的书(特别是国外名著)都会附一篇分析文章或者译序,它除了起导读作用,往往本身也很有学术价值。记得我当年读《梅里美中短篇选》,就曾为柳鸣九先生的译序拍案叫绝。现在对梅里美的小说几乎全无印象,却记得译序开头的华丽文笔,通过把梅里美与巴尔扎克等人进行对比凸显他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那组排比句真是太漂亮了!而现在,这种功夫对于编辑或译者都显得太过奢侈,读者也没有耐心看完这样的附文再决定买不买——大家都忙,必须瞬间秒杀。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如此总结:腰封盛行,归根结底还是出版和阅读的浮躁?
出版人杂志
[publishers]
随性读书,认真写字
严肃活泼,偶尔脱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击下列红色文字查看精选内容
行业:2015书业年度评选丨印度书展丨中南传媒丨海外出版版图丨民营书业丨励讯丨培生丨企鹅丨华章丨亚马逊丨京东丨绘本馆丨电子书丨有声书丨涂色书丨新华书店丨涵芬楼书店丨诚品书店丨雨枫书馆丨出版上市丨馆配丨国际出版丨新媒体排行丨读客十年丨华东六少丨中南博集丨磨铁丨新经典
阅读:疯狂动物城丨美人鱼丨布克奖丨卡佛丨帕慕克丨午夜之子丨时间简史丨纽约公共图书馆丨阅读城市·苏州丨世界最美的书丨艺术家手制书丨藏书票丨鲁迅版画丨新年特大号丨蒋勋·舍得丨女性传记
人物:郭敬明丨罗振宇丨高晓松丨余秀华丨迟子建丨刘慈欣丨龚曙光丨童健丨黄书元丨沈元勤丨张立宪丨吴晓波丨曹文轩丨童之磊</span